上一次几乎被全网扒皮的就是一名香港二线影星,在今年年初香港回归之际不断跳出来叫嚣内地,炒作自己,吸引群众眼球,心甘情愿当英国人走狗,结果还真让他名声大噪,虽然骂声四起,但在一些港台节目中确实频频现身,获益颇丰。
不过事件转折的很是迅雷不及,该影星刚刚尝到火起来的滋味,就被全网人扒皮人肉,不仅指出该影星早已是英国籍,私底下跟英国政府交往甚密,还指出该影星私下强迫娱乐圈新进女艺人进行不正常交易,以及加入当地吸毒****派对等等事实,一时间名声臭不可闻,影响恶劣,娱乐圈人士对此人纷纷避之不及,唯恐与他沾染关系,最终此人被广电总局公开宣布纳入“禁影黑名单”,且责令不得在国内进行演艺活动。
已经有些飘飘然的二线影星,顿时从脑热中回过神来,心底一片透心凉,然而此时此刻却早已补救不急,为了一时的爽快而葬送前程,悔恨晚矣。
时隔大半年,全网再一次出现这种盛景,如何让媒体从业者们不激动?
什么是热点,什么叫销量?
这就是啊!
一大早,各家娱乐报纸就开始陆续刊登昨晚《音乐之星》的pk结果,并且在后续以大幅度的篇章描述网络上关于此事的讨论热度。
97年的网络还是新兴事物,政府公开的网民数字约有七十万人,但实际却在百万人数左右,不似后世那么猛烈,达到七亿人次。
所以一篇帖子能够有十万点击量,上万个回复,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大热门了,是能让无数媒体趋之若鹜值得报道的事迹。
而一百个网民中就有一人回复过这篇帖子……夸张的说,这相当于后世的七百万人回复的现象级网路事件!
全国各个知名网站和论坛几乎都在报道此事,在这个时代,网络的影响力度虽然远远没有后世那么大,但也已经初见端倪,比如如今仍是媒体最强渠道的各个报社,在注意到网络上的动态后,也迅速的加入该事件的报道之中,并且推波助澜,开始逐渐炒热《音乐之星》黑幕事件。
而各家报社在各个销售点的反馈良好,且部分销售点出现缺货现象,这让各个报社的领导们大喜过望,这个现象,已经说明了现实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在关注这件事。
这不像上一次《天使的翅膀》刚发布时那样,背后有人推波助澜,比如郑台长,比如张导,而即使是这样,那时《天使的翅膀》还没有彻底火起来之前,也没有如今堪称现象级的盛景。
因为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一次的现象之所以被热炒,音乐之家虽然在很大方面都存在着刻意的引导,虽然有故意之嫌,但实际上却是响应歌迷、观众而自发的讨论,就如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不少人对这次黑幕事件有着很大的不满,不然何以让十分之一的网民都对这件事表达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