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无聊的再保险条约

作者:星光破裂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划在40年后直接导致了帝国的毁灭。

其次,奥匈帝国和沙俄在巴尔干地区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个地区复杂的环境让战争爆发的可能性极高,一旦爆发战争,夹在奥匈和沙俄之间的德国将进退两难。而俄国为了对抗德国,必然与法国结盟。而奥匈一旦和沙俄开战,必然拖德国下水。而且德奥结盟,奥匈更是会对沙俄态度强硬,那么德国必定会因为巴尔干局势莫名其妙的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

第三,柏林会议的成功,垂死的奥斯曼土耳其会把德国当成自己对抗沙俄的救星。但是土俄战争断断续续打了300多年。之间的世仇比德法更甚。所以联土就是反俄。因此奥斯曼的友情对德国来说不仅不是好事,反而会引火上身。

第四,德国进入奥斯曼不但堵上了俄国南下的出口,但是也代表着德国由此进入了东方,从而威胁了英国在中东和印度的利益。所以即使英国不愿意沙俄战胜奥斯曼土耳其进入地中海,也同样不愿意德国伸手进入奥斯曼。

而俾斯麦意识不到,此时的德国已经是四面楚歌了。果不其然,1885年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危机导致奥匈和沙俄关系破裂。沙俄为了防止德国参战,极速与法国接近。而法俄威胁,迫使俾斯麦对俄战备,并且猛烈提高关税,导致沙俄对德国出口燕麦和小麦税率上升50%,而沙俄为了报复,宣布禁止外国人在其西部省份拥有土地,导致德国移民遭到经济损失。接着针锋相对的俾斯麦宣布了《伦巴第法案》,取消了沙俄在柏林发行债券的权力,沙俄紧接着将所有存款转移到了巴黎,并立刻得到了法国政府1亿法郎的贷款。这直接导致了法俄联盟的经济基础成型。

眼看情况一发不可收拾,俾斯麦才趁此次德法第二次危机,搞出了这个《再保险条约》。然而,这个条约不但对德过安全形势毫无疑义,而且还让德国正式承担了巴尔干火药桶的战略负担。

首先,沙俄和奥匈开战,尤其是沙俄先动手的情况下,由于德奥同盟条约,德国必须投入全部兵力直到战争胜利。这一点连俾斯麦自己都非常清楚,他曾在信中写到:“俄奥一旦开战,不论进攻方是谁,德国都别无选择,只能站在奥匈一边投入战争。”而这正是威廉一世皇帝所坚决反对的。所以俾斯麦已经将“联俄”通过“联奥”变成了“反俄”。

其次,如果法国和德国开战,俄国甚至连“善意的中立”这个义务都不用遵守。那么再保险的意义在哪里呢?

第三,这个条约并没有阻止沙俄和法国结盟。

第四,德国如果在巴尔干,尤其是在奥斯曼土耳其和沙俄之间爆发利益冲突时进退两难。

第五,条约的附加条件是不允许“黑海沿岸以外的外国军舰进入博斯普鲁斯-马尔马拉-达达尼亚海峡”那么如果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匈要干涉俄土冲突,该怎么下手?这实际上默许了沙俄将奥斯曼土耳其作为不容他人插手的禁脔。

第六,这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