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艘奥尔登堡级是战时特别情况紧急购买的,这怎么能算?两艘富士级我们认了,那你也再得给我们4艘战列舰。和泉号也算是临战前紧急采购,同样不能算。
海军耍赖,但是人家耍赖有本钱,谁叫人家甲午战争打赢了?而且背后还有天皇给他们撑腰。议会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一点面子不给了,所以就这样耍赖加扯皮,海军也做出了让步。议会最终同意了4艘战列舰,6艘一等巡洋舰的,二等巡洋舰和三等巡洋舰各2艘的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咳咳,错了,应该是造舰技术哪家强,欧洲英德造船厂。
由于对英国人设计的富士级战列舰十分满意,因此4艘战列舰日本人都计划在英国订购,而和泉号在甲午战争时期的表现,让日本人准备将一等巡洋舰的建造计划都交给德国。
日本人这边海军扩建计划紧锣密鼓的展开,德国人也同样在海军上进行着改革。
甲午战争结束后,镇远号被日本俘虏,拖回了日本,而和泉号在战争中也曾多次中弹,这等好机会那些当初跟随和泉号一起抵达日本的德国工程师们怎能放过,在德国进行了外交沟通后,这些人参与到了镇远号和和泉号的修复工作中,带回了十分宝贵的数据。
不过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个,而是提尔皮茨在返回莫尔兹比后潜心写出的一份《日清海战经过与总结报告》,而这份报告在送回德国后引起了德国海军的极大重视。围绕着这份报告,德国海军的不少战略战术开始研究和改革。
由于提尔皮茨此时已经晋升少将跑去做他的远东舰队司令了,因此原本属于他的德国海军参谋长的位置由约亨这个海军参谋部少将坐了。
不过说是海军参谋长,实际上的基本工作大多数工作由副参谋长胡戈?冯?波尔上校负责。
波尔是一个十分得力的副参谋长,他和提尔皮茨一样出身鱼雷艇部队,也同样是鱼雷攻击战术的倡导者,1890年担任海军国务秘书离开一线部队,1894年约亨担任海军参谋长后将他调了过来担任自己的副手。
波尔将工作处理的井井有条,让约亨这个海军参谋长有了相当多的时间去不务正业。作为一名下属,有能力、肯听话、能办事,但是缺乏魄力和主见。一战初期他作为海军参谋长和海军内阁首脑格奥尔?亚历山大?冯?穆勒以及前任公海舰队司令亨宁?冯?赫尔岑多夫一直是提尔皮茨最大的阻碍,而他和提尔皮茨的分歧很简单,就是公海舰队到底应不应该主动出战。
服从于威廉二世,而威廉二世又舍不得自己的舰队的情况下,他成为了浪费公海舰队和英国皇家海军决战的最佳时机的罪魁祸首之一。
在这种束手束脚的情况下主动求战,最终导致多格尔瓜洲之战失败而被解职的公海舰队司令英格诺尔离去后,提尔皮茨失去了他在海军中最有力的盟友,而德国海军也从此变成了一支存在舰队无所事事直到日德兰海战的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