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节 津关

作者:要离刺荆轲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只是……

任何事情,只要跟皇帝沾边了,自然而然。就会变成政治。

像刘彻现在这样,在树林中散步,身边也跟着两个尚书。向他汇报着天下各郡的报告。

此时的尚书,远没有后世一品大员的地位。

他们在汉室的官僚体系中。不过是个类似皇帝秘书的地方。

一直都是打酱油的存在。

但刘彻上台后,就开始重视尚书台。

他首先任命了自己的心腹颜异。兼任了尚书左仆射。

然后,又提高了尚书的政治地位,将尚书的秩比从四百石,提高到了八百石,准许他们参知政事,意思就是可以在朝会发表意见。

这一套措施下来,刘彻发现,自己的权柄得到了大大的加强,许多以前,皇帝不好说,说了掉身份的事情,现在可以指使这些小虾米肆无忌惮的说了。

最重要的是,通过尚书们,刘彻得以从丞相衙门,抢来一些对基层政策的话语权。

同时,刘彻还在盘算着拆分内史衙门。

现任内史田叔,年纪大了,精力也没有那么强,最重要的是他是刘彻的自己人。

因此,刘彻通过田叔,已经悄悄的在内史衙门内部,进行了一定的改革。

最主要的改革措施就是,在内史衙门下面,分设了‘京兆伊’‘左冯翊’‘右扶风’三个新设机构。

分别对口管理长安城及城郊地区、长安以东的地区以及长安以西的地区。

田叔卸任告老后,这三个机构应该就成熟了,可以独立成衙门。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加有效对关中各县进行管理,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分配。

不然,单靠一个内史衙门,要管理整个关中七十二县,差不多四五百万人口,总会有力有未逮的地方。

而且,内史衙门经过五十四年的发展,早已经积重难返,不把它拆散了,将来可能要出篓子。

“陛下,江都王急报!”刘彻正在听着那两个尚书给他说着天下郡县的监察御史们汇报的各种事情,王道急匆匆的走过来,手里捧着一封密封的奏疏。

刘彻接过来,将蜜蜡解开,拿出里面的帛书,一看,不由得呀了一声。

到底是兄弟齐心啊!

刘阏当这个江都王才一两个月,居然这么快就出成绩了。

根据刘阏的奏报,他到任江都国后,立即就执行他这个皇帝大兄的旨意,首先,就是重新整理江都国国内的造船业,现在,已经有三个大型造船厂开始复工,预计年内,就可以造出大型的内河的楼船,两年之内,就可以尝试建造用于近海巡逻和捕捞的船只。

只是,刘阏说,当今之世,海船技术最强的,是齐国和胶西国,尤其是胶西国,已经有了一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