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薛,这些当真都是通过筛选过后的新兵?”
薛禄神情一滞,随即叹了口气。
“王爷,这些新兵大多出自卫所,勉强可以吃饱穿暖,肉食却不敢保证。”
听了这话,朱高煦算是明白了,原来是因为这个卫所兵制。
太祖爷朱元璋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征集和吸收了大量军队。
这些庞大的军队对于增强己方实力自然是有好处的,但军队的数量越多,军费开支也就越大,以致于朝廷收入还远远不足以应付庞大的军费开支。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英明神武的太祖爷朱元璋创立了卫所兵制,还曾放出豪言:“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这“卫所兵制”,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
说白了,就是将大明战师分为卫所两级,给每个卫所都分配军用农田,每支军队约百分之七十的士兵日常工作就是种田,剩下百分之三十执行军事任务。
其实在大部分没有战争压力的内地卫所,士兵种田的比例更高,这样一来,士兵们就可以自给自足,解决了吃饭问题。
而一旦战事发生,士兵们也可以迅速拿起武器冲上战场。
不过最坑人的是,这些军屯田地,同样需要固定上交粮食,以供给守备军及官吏。
本来军户屯田目的在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结果逐渐变了味道,使得他们不得不为了沉重的赋税忙于劳作,与普通农户无异。
再加上有些卫所官为了谋利,侵占军屯田地、私役军士耕种,导致底层卫所士卒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现在不过永乐十一年,卫所兵有的都吃不饱饭了。
难怪到了大明中后期,各地卫所出现大量军士逃亡的现象。
大明卫兵,狗都不当!
想着,朱高煦忍不住发出了一声冷笑。
让士兵整日种田,忙于生计,不事训练,如此一来还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再加上那严苛的户籍制度,军户世世代代都是军户,基本上世世代代都没有出头之日。
继续这样下去,大明横扫漠北的百战雄师,不烂才怪!
太祖爷朱元璋可能不会想到,让他引以为豪的卫所制度后来却导致明军战斗力尽失。
眼前这支幼军里面,虽然有少数纨绔子弟与勋官二代,但那毕竟是少数。
大部分都是些底层士卒的孩子,平日里让他们吃上一口饱饭就不错了,那有余财成天大鱼大肉的伺候。
此刻十公里进行了一大半,大部分新兵的体力都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一些体质轿差的新兵已经被甩开了很大的距离。
这些人中,郭晟等纨绔子弟最多。
毕竟这些二代们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