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发家史

作者:千里送一血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刘东林“明星企业家”的名头是今年刚买的,花了点钱。

外人看,只知道他赚了大钱,很有钱,越来越有钱。

深知前因后果的刘西水和刘北王看来,其实也就那样。

刘东林中学时候因为抢钱、打人等等劣迹,中学毕业便辍学,辍学后在刘西水老爸安排下进入‘八八重工’干活,又因为偷窃,在刘家村都混不下去,远赴g市打工。

刘东林是在g市发家,赚到了第一桶金。刘家村拆迁后,返回c市,投资了房产,还开了公司,做冷冻油代理。

刘西水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曾去刘东林的公司干过一段时间。

制冷行业,卖冷冻油,拿到了产油大厂a公司在c市的经销权。

但做的是见不得光的买卖。

说起来还挺复杂。

冷冻油是特种润滑油,全化学原料合成,生产技术和工艺要求颇高,全大陆真正有能力产油的公司就那几家。市面上售卖的各种品牌,超过50%都是由a公司生产。a公司有技术,有工厂,也在做自己的品牌,但品牌没有做起来。

反观市面上的卖得火热的品牌,都是只做品牌,自己并不生产。它们从a公司拿货,贴牌销售。

例如b公司,压缩机厂商,生产品质一流的压缩机,但同样的大厂还有很多,压缩机行业竞争激烈,于是b公司就出了一套营销方案:

以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压缩机,并且提供优质的免费售后服务和售后保障。客户享受售后有一个协议条件,那就是制冷剂和冷冻油等等耗材,必须采用b公司的产品。否则出了问题,b公司概不负责。

b公司生产压缩机,但不从压缩机上面赚钱,而是从售后的制冷剂和冷冻油等等耗材中赚取利润。

简单举例,b公司以20/升的价格大批量从a公司采购冷冻油,换成b公司的包装,做成b公司的品牌油,转手以100/升甚至更高的价格出售给客户。

同样道理,凭借售后的垄断,其它各类耗材均以超过5倍的超高价出售。卖机器没赚到的钱,甚至倒贴进去的钱,反手又从这些地方赚回来。

超高暴利必然引发灰黑产业。

刘东林做的买卖,便是从a公司低价拿油,伪造b公司的包装,出售仿冒油。

同样型号的一桶油,20升,b公司卖两万多。刘东林这里只卖一万多,关系熟的老客户,大批量采购,可能几千就能拿到。

成本仅几百的东西,几千上万的卖,依旧是暴利买卖,关键是不需要“压缩机”这一成本代价。

刘东林卖的油也是a公司生产,不存在品质问题,能拿出各种检验证书,还能开正规发票。

整个行业,类似b公司的压缩机生产公司有十多家,恶劣的竞争环境和不合理的竞争方式才衍生了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