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呢。
就像那些开了30年桑塔纳、挂了块老车牌的京城老炮,出去跟人酒局。
哪怕别人开了奔驰宝马,他只要一句“我习惯了,30年前就开这车”,别人就知道他的能量。
至于读了外交学院之后,将来能不能轻松辞职、离开体制下海,顾骜是一点都不担心的。
诸位看官千万别觉得历史上的下海潮是90年代初爆发的,就说明离开体制就得等到那时候才容易办理。
潘石屹那票合伙人里,有几个82~84年就不要公务员身份下海了,不照样没人阻拦他们。
80年代初就下海,唯一的损失只是没有后来的“停薪留职”,也就是说只要下海就得彻底抛弃国家干部身份,甚至抛弃个人档案。
所以99%的体制内人自己没这个胆子,非得等到90年代初国家承诺“试水期保留档案保留干部身份”,才敢去干。
……
听了顾骜的分析,苏泽天再次被刷新了三观。
这个少年的狂妄程度,比她原先想象的更夸张,偏偏对方看起来貌似还真有这种资本。
一旁的严平是个闷葫芦,本来就不想看伙伴们争吵,当下借机当了和事佬,劝姐姐别再哔哔了:
“姐,顾同学有他自己的规划,我们何必多嘴呢,吃肉吃肉。”
苏泽天顺势下了台阶,转移了一个话题。
她狡黠地一笑,从随身的单肩小书包里拿出一本平装的样刊。
正是徽省文联名下的杂志,《文学月刊》。
然后苏泽天一脸的邀功请赏:“行,填志愿的事儿我就不说你了。这事儿你准备怎么谢我姑父呢——他可是在阅卷专家组里,看到了你那篇被送上来的文章了。这才有了蔡记者的采访,和这篇纪实文学。
他千叮咛万嘱咐,不能给还没出结果的高考生造势,非得等你录取之后才让登。有了这篇文章,你哪怕进了大学,都能先评一个先进吧。”
顾骜接过杂志,好好翻看了一番。促狭地开玩笑道:“那还真是失敬了,不过这事儿是严伯父帮忙的,我承他家的情就行了。严哥,以后有机会来京城,找我就是。”
苏泽天噎了一下,捏起小拳拳锤了一下桌子:“哼,谁稀罕你个‘白眼狼’报恩了。”
严平倒是毫不居功,憨厚地笑笑:“其实我爸也没帮你什么。他也说了,你作文里牛逼吹那么大,还真没阅卷老师敢不调查就给你低分。当初要是没采访,说不定也就稀里糊涂给你个五六十的分数了。”
顾骜就喜欢跟老实人交朋友,看对方那么谦虚,大家就聊得深入了些。
不一会儿,顾骜才注意到一个问题:“对了,你不是姓严么?令尊怎么姓萧?难道……是继父?”
儿子叫严平,父亲叫萧牛,这名字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