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和销路表现,国内的银行巴不得贷款给她——83年的扩产贷款是非常热的,不然也不至于两年之内经济过热、产能结构性过剩。
顾骜看出韩婷最后几丝担心,温言劝说:“放心,不要怕产能过剩,我们跟索尼,三方搞了这么一条后路,不就是为你将来在国内电视机行当杀出一条血路来么。你如今投资的生产线,用到老化报废为止,都保证你有足够订单接——
只不过,你采购smt贴片线这些的时候,最好选先进一点,加工质量和效率有保障的,不然将来自己加工能力落后而被淘汰,就没人救你了。”
韩婷娇嗔着拍了他一下:“这还用你教,我现在抓得可严了,产线采购都是亲自研究很久,还不惜私下多找几家方案咨询公司。互相比对,连那些咨询公司之间都互相不知情的。
我只是质疑,你家用机出货为什么要逼这么急,你有信心一上来就卖掉那么多货吗?美国的家用机市场如今可是寒冬呢,没那么快过去的。
而且,年产300万的彩电工厂,规模也太大了,我敢保证,两年内,除了我之外,全国剩下的电视机企业,最大的年产能也不会有200万台。”
顾骜听了,对韩婷的眼界又高看了一眼。
不愧也是外交部待过出去的,韩婷在找咨询公司、花咨询费方面的魄力,绝对算是目前国内领先的了。
她自己不懂的东西,可以花钱找咨询公司帮她做扩产方案、设计新的工厂和采购清单。同时,她宁可多花几遍咨询费,而且是找几家互不知道对方存在的、甚至是不同国家的咨询公司,分别出方案。
这样,就算一家咨询公司收了设备供应商的“上图费”回扣,夹带私货猫腻,一比对也容易比对出来。
这种做法唯一的坏处,就是咨询费太贵了。
就相当于一个工程开发商,为了防止设计方和施工方与设备供应方勾结,就找几家设计公司,重复设计。
只不过,工程设计费的占比,总比工厂扩建的规划咨询费比例要贵很多,所以开发商一般干不起这种操作,也没必要(因为开发商自己见多了,也比较懂行。)
而韩婷,则是力图求稳,兼听则明。
这种事情,如果交给顾骜自己做,他自问也是做不到的。
因为他太年轻气盛了,而且总觉得老子天下第一,难免傲气。
也就韩婷35岁左右的年纪、见识、成熟度、人生经历,才会如此做事。
另外,韩婷对于国内电视机厂同行的规模预期,短期内也是对的。国内到85年左右,最大的电视机厂也就年产200万,然后就有不少小厂倒了。
但顾骜却知道,倒了这一波小厂之后,大厂会成长到更集中的姿态——历史上,进入90年代初,国内最大的长虹,日产就有1500台,折每月50万左右,一年能有6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