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尊道统斥佛陀

作者:迎风随飘舞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内部山派分门,佛秃头和原始宗教的反扑,道士在蒙古帝国里不吃香了。

现在窝阔台还没死,道教没有到堪比灭教的程度,等忽必烈登基,吐蕃降伏,青藏高原来个国师拔思八,下来一群练欢喜秘术的淫僧,道教才叫惨无人道——两次佛道辩论大赛,道士们在伪命题陷阱中以己之矛攻己之盾,自辩张不出口,道德经差点都给烧了,忽必烈亲自下场让道士剃度出家,至此之后,道统无力抗佛秃传延于今世。

尹志平这些道教大佬想找下家,周蕊徽是他们倾向的选择,那首〔乱世菩提不问事,老君背剑救苍生。太平佛门迎香客,道君归隐山林间〕直接了当表明了她尊道抑佛的观点,很是迎合了在佛教威逼之下的道士劳苦大众,其后一句〔连今生今世都修不好!汝有多么不要脸敢去谈来生来世〕更是给了道士们反抗佛陀的底气,加之周蕊徽明里暗里的种种示好,促成尹志平这趟南下山东施道泰山的事情。

尹志平为维持自己仙风道骨的形象,在第二次邀请时候才答应下来,因为是全真掌教的缘故不能长留山东,要按时回到幽州的长春宫,但带来的弟子们都留了下来,传教。

既确立道教为齐国国教,那寺庙、和尚就太碍眼了,原先微不足道的栖霞寺问题就尖锐起来。

周蕊徽为此与栖霞军节度使关元化进行洽谈,谈的很愉快。

本身关元化就不是什么虔诚的佛教徒,关家人容忍境内有栖霞寺的存在,更多是为了栖霞山给他带来的钱财,能让他扩军、募兵、抢地盘。故而才不管栖霞寺里供的是如来观音还是太上老君,能带来钱,不挑食。

于是栖霞寺改回了道场,山东及红袄军节度使处、乐浪玄菟二州、倭州,数年之内佛寺绝迹,秃驴无存,各处庙宇均在供奉三清。

和道教人确立了合作关系,周蕊徽付出的是允许领内传教、扶持道教打压其余宗教,带来的是极大的收益。

首先在情报信息采集上多出了一条来源,尹志平他们毕竟是蒙古帝国的上层人士,还有蒙古老贵族在信着道教,许多执金吾打探不出来的事情尹志平知道,一些董文柄不知道的秘密尹志平心里清楚。如虎添翼!

其次,人口。齐国不缺钱,最缺的是人,第二名是战马。马克思说过,资本无国界,钱这种东西,金银乃至闪闪发光的宝石,是个人都会喜欢,由道教做中介,齐国的大海船开进渤海湾,秘密交易人口(奴隶)、多花两三倍的钱采购战马。蒙古贵族里有被巨大利益冲昏头脑的,齐国仗着倭州丰富的金银铜矿兜底买买买,扩编三千营,加大对骑兵部队扩编力度。

第三,现在用不上将来会用上,策反蒙古帝国内部的不忠部队,例如:

契丹兵。

女真降兵。

党项兵。

北地汉人军兵。

甚至蒙古兵。

诸多被征服地区人民所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