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谋划

作者:老白牛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录了吕维祺给朝廷奏折的全文。吕氏曾任兵部尚书,退休在家,目击河南灾情严重、不吐不快。奏疏写于崇祯七年,字字沥血,不忍卒读。

黄来福的目光停留在了电脑上,历史上,创造了灿烂文明,但又饱经苦难摧残的大明朝并没有挨过1644年,虽然几年后灾难便逐步缓解并最终恢复正常,土豆和红薯等高产农作物也很快得到推广。自己的到来能改变大明朝的命运吗?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10月29日,记者从五寨县有关部门获悉,五寨县秋收工作即将告捷,实现粮食生产连续4年大丰收,预计今年粮食总产可达2.2亿斤,较上年新增粮食5100万斤,同比增长30.4%,创历史最高水平……”

黄来福目光停在后世五寨县的一则报道中,慢慢的,他有了决定,就是在五寨堡优先发展农业,反正后世的五寨县也是农业大县。

虽说黄来福电脑中近现代工商科技资料很多,但联系到目前自己的实力情况和当时所处环境,黄来福还是决定先发展农业,这是自己目前条件所可以做的,五寨堡本来就以屯田为主。工商业当然也要发展,不过等到五寨堡军将们丰衣足食有了钱粮后再说。

优先以农为主,这是黄来福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

未来的大明朝几十年内都将陷于小冰河时期,灾害频繁,粮食产量严重不足,经营农业可以说在未来几十年都非常有光明的前景,不愁没有市场。自己到时如果能解决五寨堡军户们吃饭问题的话,再以点带面,解决或是减缓大明朝粮食不足的问题,将是名利双收的结果。

况且,黄来福认为,在农业不稳定的时候,大力发展商业,并不会带来什么好结果,这方面,大明朝已经得到了深刻的教训。

大明朝末期,商业极度发达,特别是万历、天启、崇祯三朝时,海外贸易庞大,致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不完全统计,明朝末期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高达五亿两以上。

只是如此多的白银大量涌入,却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通货膨胀,各种商品的价格飞涨,粮价更是随之飞涨,贫富二极越发严重,造成了许多问题。

农业不稳定,粮食产量不足时,商业贸易的繁华,还会导致另一个问题。比如大明的产粮中心,江南一带的民众看到商业的好处,觉得种粮不划算,便将大片的田亩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使粮食产量更是进一步下降,这就是所谓稻桑之类的争议。

本来大明朝北方几十年都陷于小冰河时期,粮食已经严重不足了,加上南方的粮食产量又年年下降,导致大明朝的粮食更为匮乏,粮价更是节节攀升,粮价飞涨又带动所有物品上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加剧了社会矛盾。

这就是典型的无农不稳。

农业不稳,百姓没有粮食,再繁华的商业也是无根的浮萍,风一吹就倒。所以说,在古代那极低的粮食生产力面前,加上灾害频繁,落后的交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