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下在!”七八个侍卫同时叉腰呼应。
李林甫一指李清,“将那厮给我乱棍打出皇城去!”
大明宫的御书房内,大唐皇帝李隆基正负手卓立,默默地凝视着天空,白云在聚聚分分,宛如他的人生;他的人生已经匆匆走了一个甲子,盛衰荣辱几多事,又如天上白云,他看到的只有眼前的聚聚分分。
人说六十而耳顺,但李隆基却不然,他烦恼的事情太多,他的万里江山四邻不靖,有吐蕃之患、有回鹘兴起、有南诏坐大,但这一切烦恼都比不上他身后的那个位子,他做了三十三年的皇帝,时间太长了,继位者已经不耐。
在他的书桌上有两份太子起居录,纸上墨迹皆未干,一份是在明德殿的记录,另一份却是在太子内宫的记录,明德殿的记录他不关心,李琳求诉,崔翘述职,还有一个小小的九品主簿在侃侃而谈。
李隆基兴趣却在那个九品主簿的身上,在另一份太子内宫起居录上,却清清楚楚写满了同一个人的言论,是同一个人,身份却变成了剑南节度使府兵曹参军事,仿佛变戏法一般,连李隆基都对此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章仇兼琼的特使,截获走私到吐蕃的精铁,昨夜被相国派人抓捕,又侥幸逃过太子的灭口,无数个精彩的片段勾画出一段活生生的传奇,李清,发明雪泥的小商人,义宾县九品主簿 ,酷爱戏曲的李隆基竟有了和此人聊聊天的兴趣。
“皇上,李右相求见。”
身后传来高力士尖细的嗓音,高力士身材魁梧,但却心细如发,不等李隆基开口,他已经小心翼翼地将两份墨迹未干的起居录收了起来。
李隆基慢慢回过身,他虽已到六十,但岁月不但没有给他带来衰老,反而增添了成熟的魅力和威严,李亨与他长得颇似,鼻挺口阔,眉眼飞长,但李隆基双目冷酷而有一种透视人心的魔力,给人以精明却又城府深沉的感觉,是那种雄才大略的典型。
“宣他进来。”
片刻,李林甫在两个小太监的引导下,进入大唐天子的御书房,他摒息静气,步步小心,全然没有了平日里的任意张权。
“臣李林甫拜见皇帝陛下。”
李隆基瞅了他一眼,想起刚刚太子起居录上所言,此人族弟李道复包庇走私,本人又动用兵力抓捕章仇特使,不禁暗暗冷笑,但他脸上却丝毫不露,依旧如往常一般和颜悦色,随意笑笑道:“免礼,坐吧!”
对于臣下所作所为,李隆基并不就事论事,而是就人论事,只看他的需要,大事可以变成小事,小事也可以变成大事,他并不反感臣子间的派系斗争,相反他还鼓励这种权斗,只有朝臣中斗争的存在,他才能把握住权力的平衡,这是帝王的权术,不让一派坐大,更不容许任何威胁自己的力量存在,尤其是太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的罢相,史载是因替中书侍郎严挺之辩护而被贬,其实不然,张九龄的罢相的真实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