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内讧,皮逻阁第三子和第四子为争夺南诏国王之位,反目为仇,南诏形势危矣。
李隆基担忧的不是南诏内乱,而是吐蕃插手,其意图已经十分明显,就是要扶持西面的凤迦异统一南诏,将南诏置于它的势力范围,这样一来,剑南道便危险了。
这时,外间传来高力士的声音:“皇上,李清来了。”
李隆基精神一振,眉头略略舒展,“快快让他进来!”
南诏分裂是李清一手促成,他在此事上有发言权,李隆基急于想听听他的建议。
李清大步走入,行至面前,他俯身跪倒,“微臣叩见皇帝陛下!”
“爱卿免礼!”
李隆基急将他扶起,仔细打量他一下,见他颌下已现短须,不禁笑道:“朕与你一别大半年了吧!都快不认识了,听说你已为人父,可给小娘起了名?”
李清犹豫一下,还是坦然道:“臣给她起名为庭月,乳名‘糕糕’”
‘糕糕’,李隆基哑然失笑,“倒是个有趣的名字。”
他拍了拍李清的肩膀,呵呵笑道:“快点努力吧!生个儿子朕就封他为云骑尉。”
“臣这里先谢过陛下!”
李隆基点了点头,命他坐下,沉吟片刻便将那份云南的急报递与李清,“南诏又出事了,总是让朕分心啊!”
李清默默地看完急报,从他派武行素去南诏接阿婉时,他便猜到了南诏局势会向这样发展,关键是吐蕃,凤迦异兵微势弱,能够自保已经不错,根本无力反噬,但如果吐蕃出兵相助又是另外一回事。
形势已经不能再犹豫,若凤迦异抓住两位叔父内讧之机,南诏极可能就会回到历史原来的轨道,自己的一番心血也将随之东流。
“陛下,此非常时期,必须行非常之举,不必再考虑唐诏国界,臣建议立即命昆州都督张虔陀和姚州都督李宓分兵两路火速控制南诏各要隘,尤其是永昌、铁桥以及浪穹一带,必须要用重兵防守,防止凤迦异趁虚东进,再命戎州都督鲜于仲通向西出兵,威胁吐蕃后路,使它不敢擅动,同时再派一人入南诏调停内讧,让南诏尽快稳定下来,如此多管齐下,臣以为应该能缓解眼前之危。”
“爱卿的建议和朕所想一致,就依爱卿所言!”
李隆基走了两步,又忽然回头问道:“那你以为派谁去南诏调停为好?”
李清早有腹案,他微微一笑道:“此必须由御史台派人为好,不仅调停,还可监察三名都督的军纪,臣推荐御史中丞王珙前往最为适合。”
王珙是李林甫的急先锋,心狠手辣、干练有为,若能在此时将他调走,无疑是断了李林甫一臂。
李隆基盯了李清半天,忽然问道:“章仇都给你说了吗?”
李清急上前跪道:“使君是臣的恩师,若没有他,臣也没有机会为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