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桥上风景独好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会最高的一批人了。

当然了,新世纪的大厂没有工人组织。

高管们现在算是真正感受到了夏总做大做强复兴工业的决心。

原本他们还觉得亦庄总部园区建得过大了一点,只是考虑到房地产很有搞头,加上又有官方提供了项目建设的一半贷款,这才没有进行劝谏。

沈向阳皱了皱眉,“夏总,我们现在缺乏的是高素质人才,就算把国内科技公司挖空,一时半会儿也凑不齐那么多的科研人员。”

夏景行在心中琢磨了一番,发现人才建设的问题确实有点棘手。

研究院和云与智慧事业群做的都是前沿科技项目,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

一般的人才只能当一颗螺丝钉,缺乏的是技术骨干和技术领军人物。

而且这种人还得是复合型人才,比如说工业互联网,既要懂工业,又要懂互联网,不然做出来的产品可能无法真正解决市场需求,东西都不好用,用了生产效率反而还下降了,自然也就没法获得市场份额。

夏景行说道:“现在金融危机已经全面爆发了,爆炸的冲击波从银行业席卷到了各行各业。

各行各业的公司日子都不好过,自然也就削减了广告预算,普通居民则紧衣缩食的减少消费,降低个人债务。

很多在华尔街混的华侨、华人都回国了,加入国内的银行、基金、证券、保险公司。

这是一场巨大的人才回流行动!

我们也可以借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去海外挖点人才回来。

复兴工业名义上设立在硅谷的国际总部,实际上是我们的流动兵站。

他们也该发挥作用了,让他们给硅谷的猎头公司发一笔大单,给我弄几千人回国。”

有高管惊呼道:“几千人?硅谷有那么多华人华侨吗?”

夏景行微微一笑,“网上不是有人说吗?十万清北复交的学生闯荡硅谷。”

“哪有那么多!”

沈向阳连连摇头,“不过两三万人,肯定还是有的。”

夏景行淡笑,十万人是十年以后的说法,但现在也少不到哪里去。

特别是现在国内互联网和科技大厂的待遇与硅谷大厂还有很大的差距,除了选择回国进行创业的人,其他人更愿意待在硅谷。

“这是一个方向,另外一个方向,咱们是不是也可以尝试聘请外籍工作人员?”

夏景行摊手道,“一家国际大厂,那肯定不止有本国员工。”

沈向阳问道:“夏总,你是说在海外设立分公司和本地运营、研发中心?”

“包括……但不限于,我想聘请外国人到中国来工作?”

沈向阳眼珠子都瞪大了,这确实有点稀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