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都是被逼的

作者:赤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晋国正卿赵武子修建,又被当做军事堡垒,那么这座城市不如干脆命名为‘武’,叫做‘武昌’城,如何?”

于是,“武昌城”这名字,就这样穿越时空来到了春秋,只是它与原来的位置相差了很多。

不过可以想象到,武昌城将来注定是一座名城。

建造这座城市的时候,赵武已经积累了亲手铸造两座城市的经验,使得新城市布局极为合理:中央的大土台上,巍峨耸立着三层台榭,这层台榭虽然是临时建筑,但因为赵武自己也居住在上面,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为了防止南方充沛的雨水冲垮三层高台,赵武在每层台阶边上都用巨大的条石镶嵌,以固定泥土。条石构成的框内,所有地面上都撒播草籽种上草坪,防止雨水冲刷泥土。更使高台具备了一种不同于春秋的美感。

土台旁边的四座大操场也被赵武弄得各有特色,赵武把他从淮南收集的物种都种了上去,所以这四座操场不是用栅栏隔开的,纯用鲜花与各种特色植物划分界限,如果它转为民用,只要稍加改造,就能成为四座特色各异的花园……

至于城外,赵武借鉴了某些现代城市管理的经验,把城外按不同的区域划分功能片区。比如绕城一圈,在大约两里宽的一条功能带上,赵武按区域分为织造房(做服装的)、木器房(做家具的)、铁器房、占卜房(医护所)等四大功能区。这四大功能区正对四座城门,每两个相邻区域中,嵌着一小块生活区,主要供应士兵生活必需品与副食品——这片区域只要稍加改造,把匠师驱赶出去,就能成为陈国公族专属的高尚住宅区。如果在外面再砌上一堵隔离墙,那就更完美了。

在这条“环城功能带”外侧,则是供应一个城市的各种农业设施,种田的,搞养殖的,饲养战马的,等等都有。可以说:这座城市是一座自给自足的城市,遇到敌人围攻,它可以迅速将重要物资撤入城内,甚至可以把城外附属的农夫也撤入城中,然后利用自己的战争储备与敌人相持。

它更是一座围不住的城市,因为它城墙一面面临颖水,只要有强大的船队存在,就能源源不断的获得援兵与物资……陈君生长在南方,自然知道水路的重要性,他已经看出这座城市的价值,所以打算等晋军走后,将自己的居城搬迁到此处,即使有点危险,也不怕——面对超级大国楚国,即使陈君躲在大后方,难道就安全了?

面对这座城市,陈君只剩下不断地感慨:“晋人对待我不薄啊,寡人自从跟了晋国老大混,晋国人不仅千里迢迢派来军队,帮助寡人戎守,还筑造一座坚固的堡垒城市增添寡人的力量,不仅如此,晋国人还教导我们各项先进的农耕、建筑技术。相比楚人对我们不停的压榨,如今连田野里的农夫都知道,晋国人比楚人好。”

陈君的感慨似乎没有引起陈国大臣的共鸣,陈国几名随行大臣相互递着眼色,嘴角微微上翘,这一刻,也不知道他们是在不屑陈君对晋国的愚忠,还是不屑晋国人的徒劳努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