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我等的花儿都要谢了

作者:赤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以疲惫楚军,倚仗信用以等待晋国救援,这样我们才能获得信任与重用啊!”

但子驷毕竟是执政,他不肯再讨论这件事:“《诗》云:‘出主意的人太多,事情就难以办成;大庭上七嘴八舌,到最后谁都不愿负责;行路人询问行路人,难以找到正确的路。’这次大家听我的好了,出了问题,罪责我担着!”

于是,郑国再次附楚——此时,郑国向晋国报捷的使者刚刚离开新田,正是这位使节,将郑国俘虏的蔡国司马进献给晋国。

郑国人叛变了,这时的郑人还不知道秦人临时抽腿撤了,也不知道楚人因等不到秦人,已有撤退的心思。他们只想着郑国暂时解了燃眉之急。但郑国人也知道,这次背叛,算是彻底惹怒了晋国人。因为晋国人绝不会容忍楚国把郑国当做踏板进攻晋国。

郑国与晋国相邻,前一次楚国就是以郑国为踏板,直接入侵了晋国本土。故此,晋国人一定会先发制人,狠狠的报复楚国人。

为了尽量平息晋国人的怒气,郑国国君(简公)派使公子伯骈到晋国向悼公解释,说:“您曾命令敝邑(敝国):‘修整你们的战车,戒备你们的军队,去讨伐捣乱的国家。’蔡国人不服从贵国,因此敝邑的人不敢安居,全数调集部队讨伐他们,俘获他们的司马燮,并献给了贵国。

现在楚国来征讨我们,质问‘你们为什么对蔡用兵?’楚国人焚烧我们堡垒,侵凌我们的城郭。敝邑的人民,无论夫妇男女,为了相互救援,难有片刻歇息。眼看我们的社稷就要倾覆,但我们郑国却无从控诉。

我们那些死去和流亡的人,不是父兄,就是子弟,国内人人愁苦悲痛,不知道去那里寻求保护。如今我们的国人已穷困不堪了,他们不得已接受了楚国的盟约,狐(郑简公的名字)与身边的大臣看到众怒难犯不能禁止。我郑国如今的情况就是这样,不敢不来向您报告。”

这样的强词夺理自然不会被晋国人接受,郑国公子伯骈根本没有得到晋国高端的接见,执政荀罃派行人(外交官)子员回复:“您(郑简公)受到楚国的威胁,并没有派一个使者来告知寡君前去援救,就立刻顺从了楚国。可见这完全是您想这么做,你是郑国国君,郑国还有谁敢反对您?!既然你这么决定了(指背叛晋国),寡君将帅领诸侯,和您在您的都城下见面,您就等着吧。”

赶走了郑国使者,荀罂立即下达了动员令——全国动员令。

战争,再度降临晋国。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