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饕餮盛宴1

作者:赤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春秋时的三牲多数是一些现代社会无法说出的奇怪牲畜,或许是古代对动物的叫法不同,反正那些动物叫什么,赵武连读法都不懂。

于是,赵武决定不完全遵守周礼规定的割献猎物,那三只烤炉里,分别烤着梅花鹿、龙、以及野猪。

春秋时所说的“龙”,实际上是鳄鱼。

阅兵式的大殿,谁坐在哪个座位上,也是有讲究的。霸主晋平公是“伯君(方伯之伯,而不是伯爵之伯)”,他坐在最上首,周王的家冢(宰相)单靖公与他比肩而坐,列国诸侯分坐在右侧,晋国的卿分座大殿左侧。而列国诸侯当中,鲁国国君、宋国国是公爵,爵位最高,坐在下面第一第二的席位上,郑国国君(伯爵)则坐在第三位置。接下来才是卫国国君(侯爵,替周王室防卫北方戎人)、齐国国君(侯爵,替周王室防卫东夷)……

这么排座位也是有讲究的,鲁国与宋国的国君是公爵,郑国国君是伯爵。但郑国是“春秋第一霸主”、最早的“方伯”——《礼记. 王制》载:“千里之外设方伯。”,方伯就是古代诸侯中的领袖,谓一方之长、诸侯之长。

所以他这位伯爵紧挨着两位公爵肩下而坐。而卫献公虽然是侯爵,只是由于他的地位最近下滑很多,所以要坐在郑国国君后面。

齐国国君也是侯爵,虽然国家很大,很是灭了几个国,但他依然要坐在不被晋国人待见的卫献公肩下——没办法,相比姬姓卫国国君,姜氏的侯爵爵位稍低,只能如此。

晋国公卿的排位当中,没有赵武的座位,这是因为赵武是盟会的主持人,盟会中所有的礼节将由他完成。

大殿上、鼎炉内炉火熊熊燃烧,掺杂了许多香料烘烤出来的猎物,散发出扑鼻的香味,庖丁(厨师)不时上前揭开炉门,随着炉门打开,人们可以看到发红的炉膛壁,以及烘烤得金灿灿的猎物。

自鲁国国君之下,列国诸侯们纷纷祝酒颂诗,歌唱着这场盛会,不一会儿,庖丁熄灭了炉火,几个人合力用一个巨大的叉子小心的取出烘烤的猎物,而后将烤熟的猎物放在三个巨大的托盘中。

鲁国的执政叔孙豹起身颂诗,双手献上一柄锋利的战刀。这柄刀不是鲁国出产的,它依旧是赵氏精心锻造而出,叔孙豹献刀开启了割献的仪式,赵武拿起刀来,象征性在鹿头上割了一刀,紧接着,庖丁上前开始肢解这只鹿。鹿头连同鹿的脖子被整齐的放到托盘上,旁边用一些水果装饰,赵武单手托起托盘,将鹿头献给国君,而后他接过庖丁肢解的鹿肉,一个个分送到列国国君的桌子上。

列国国君接受了赵武的割献,吟唱不同的诗句感谢晋国的馈赠,双方彼此唱酬,如果碰见彼此都欣赏的诗歌,堂上还要奏乐以示庆贺。以上这些仪式都是在杀牲,对天盟誓,立盟约,然后掩埋牺牲(祭祀用牛羊)和盟书等几个环节以后进行的。繁琐的立约之后,盟誓已经埋藏于地下,该大家享受口腹之欲了,主持仪式的赵武亲自将三只烘烤的牲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