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楚才晋用”的后果2

作者:赤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毫不关心……这一切都是因为楚国刑罚不公正,不能任用自己的人才啊!

而晋国人却不一样,他们从不因为出身而重用某人。当年楚国的子仪叛乱(在前613年),析公逃奔晋国。晋国人把他安排在自己国君战车的后面,以其为谋主。后来晋、楚在绕角作战(前585年),晋军已经准备遁逃了,但晋国人这时采纳了析公之计,楚军果然当夜溃败。晋军追击,随即入侵蔡国,袭击沈国,俘虏沈国国君;随后又在桑隧打败楚国申、息两县的军队,俘虏了申丽,凯旋而回——自此,郑国再也不敢向南归附楚国。楚国之所以失去华夏诸侯,就是晋国重用外卿析公的作用。

当年的若敖氏叛乱(前605年),伯贲的儿子贲皇投奔晋国。晋国人将他封在苗(即苗贲皇),以其为谋主。后来两国在鄢陵决战(前575年),晋国人听从了他的建议,结果楚军大败,楚王受伤、军队溃逃,子反、潘党自杀——从此,郑国背叛楚国,吴国也开始兴盛,楚国丧失诸侯,这都是得力于晋国对苗贲皇的重用啊。

此二人如果现在仍在楚国,我们会重用吗?”

子木茫然的回答:“是啊,你说的都对。”

声子:“现在还有更严重的呢!伍举是申公子牟的女婿,申公畏罪出逃,楚国的国臣都说是伍举送他出逃的,伍举害怕被获罪,出奔到郑国,每每引领南望楚国,说:‘也许我会被赦免吧!’如此拳拳爱国之心,楚国上下也不以为意。现在伍举他已经在晋国了。晋国赵武正在四处搜寻人才,打算把一个县赐给伍举,让他的职位与叔向并列。到时候,如果伍举一心危害楚国,岂不是绝大的祸患吗?”

听到这里,子木也觉得惊恐不已,赶紧向楚康王建议,增加伍举的禄爵,召其回国。

不久,声子派椒鸣(伍举的儿子、伍奢之弟)替楚国迎回了伍举……

伍举是刚刚进入晋国,就被楚国人接回去的。此时季札已经经过了鲁国,进入卫国。

季札是吴国人,很少接触中原文明,他是个音乐爱好者,在鲁国的时候曾请求鲁国人演奏了全套的中原音乐。季札非常知道礼节,一举一动充满贵族风度,他对音乐的评价——主要是《诗经》当中的音乐——被鲁国人郑重其事的记录下来,并留下了“叹为观止”这个词,季札这段评价是中国最早的音乐鉴赏资料,也是诗经音乐的评价典范。

季札经过徐国的时候,他佩戴的青铜剑非常漂亮——吴国人在冶炼青铜上面的技巧向来高超,即使现代人见到出土的越王剑,也被它的美丽震惊的目瞪口呆。徐国国君见到季札腰上佩的宝剑,非常欣赏,但因为当时的贵族身配宝剑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季札是出使晋国的使者,使者身上无剑,恐怕会受到晋国的轻视,所以徐国国君不敢开口向季札讨要。

季札是个非常有眼色的人,他看到徐国国君的神色,心里已经答应将宝剑赠送给徐国国君,但他因为出使的任务没有完成,还需要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