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办法,如果有可能的话,记下蛇的品种或者是外观,这样有利于医生更好更快地采取治疗方案。
然后尽快去医院,最好在一至两小时内赶到医院处理,但千万不要奔跑,否则血液流动加快,会加快毒素的吸收和扩散。目前来说,注射蛇毒血清是治疗蛇伤的唯一特效药。
除了上面讲到的这些蛇,z省还有其它很多种毒蛇,比如白头蝰。
白头蝰极其罕见,长相奇特。它突兀的浅色脑袋太有识别度,不会与其他蛇混淆。性格温顺不暴躁。习性:夜行性,多在春秋两季活动,主要行动在地面。鉴别特征:浅色脑袋。
有学者依据形态差异(主要是头背部的颜色为白色或黑色)将中国原有的“白头蝰”分为两个物种,即白头蝰(或称白头缅蝰)azemiops kharina和黑头蝰(或称黑头缅蝰)azemiops feae。但初步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并不支持这样的划分,而支持两者为同一物种。因此我们在这里仍使用其原有的名称“白头蝰azemiops feae”。中国分布的白头蝰除云南省的部分地区外,头背部均为白色为主。
再如,台湾烙铁头。这种蛇是蝰科物种中的颜值担当,当然也极其罕见,主要地面活动,性格暴躁。习性:夜行性,分布在浙南、浙西的高海拔山区。鉴别特征:颜值高,明显粗短。
这种蛇,以前在z省叫“山烙铁头”,但是后来有学者依据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将山烙铁头进行划分,其中z省分布的物种被改为台湾烙铁头ovophis makazayazaya,因为其模式产地在中国台湾省。
又如,原矛头蝮。是z省内一种极其常见且危险的蛇类,毒性不大但极具攻击性。习性:夜行性。适应从平原到山地,村庄至森林,地面与树上,各种生境都有它。鉴别特征:头部三角形,吻端尖,头顶为小而密集的粒鳞,有颊窝。原矛头蝮与游蛇科的微毒后沟牙毒蛇——绞花林蛇非常相似。
还有角原矛头蝮,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小型毒蛇,目前仅在台州仙居境内被发现。习性:夜行性,依赖大型石灰岩火山岩的地带。鉴别特征:眼上方有鳞片延伸形成的角状物。角原矛头蝮与灰色系的绞花林蛇略相似。
还有一种十分常见,但是大家平时不一定注意到的,其一袭青纱在树叶间是最好的伪装,这便是竹叶青,又叫焦尾巴。习性:夜行性,偏树栖,出没于溪流两侧的岩石、灌木。鉴别特征:z省有三种主体颜色为绿色的蛇,分别是福建竹叶青、翠青蛇、灰腹绿锦蛇。后两者均无毒,也偏树栖。
z省自然也是有眼镜蛇的,遍布全z省及华东、华南地区,最为人所知的是它在受威胁时会扩张颈部。大家遇到此蛇要敬而远之。这种蛇真不好惹。习性:日行性,喜在多丘陵的开阔地面活动。鉴别特征:防御时竖立身体扩张颈部,全身黑色,有白色条纹;颈背部有白色扩大色斑(形状、大小有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