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由共和国本土

作者:丰本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于是重点来了,郑建国这会儿接受的是md联合phd项目的培训计划,虽然phd内容不是急诊室内的幽门螺杆菌项目,甚至连还没组建成的hiv病毒实验室都不在这个范畴。

可对于郑建国来说,急诊室内可做的科研项目那是唾手可得,从重症患者多科室会诊和急救体系的分级以及icu的组建,随便拿出一个都能让他完成急诊医学上的专科医生培训,要知道这些都是目前连麻省总医院急诊室没有的。

只是郑建国知道这些东西不能一蹴而就,再加上自从整出了幽门螺杆菌后,他与麻省理工的托马斯教授发表的整数量子霍尔效应,以及和哈佛大学的费舍尔发表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带来的思考,让他知道想要以最快的速度拿到诺奖,就不能吃独食!

俗话说吃独食拉绿屎,郑建国手里握着个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者名头,这对他来说已经算的上是够用了,把前景并不明朗的石墨烯成果分给托马斯和费舍尔,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他头上光环的连带效应。

多人获得诺奖,那也是诺奖获得者,并不会因为得奖者的多与寡而降低其在该领域内的权威性,甚至还可以凭借这些关系组建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如果他和托马斯以及费舍尔因为石墨烯共同获奖,人们也都会知道是他发现了石墨烯!

谈笑有诺主,往来无红血!

这是论学阀是如何炼成的?

才加入哈佛俱乐部没几天,郑建国便醒悟到势力和圈子的重要性,特别是当这个势力和圈子凌驾于普通人之上时,想象下他现在近乎主导者石墨烯和螺杆菌的研究方向,就已经凝聚了以托马斯和费舍尔教授以及美利坚肠胃病学会两大学术群体。

这时再借着hiv扶植起新的热点圈子,还有后面的急诊医学方向上的研究成果——于是乎作为麻省总医院急诊室的住院总医师,伯莎便成了郑建国拉拢的目标。

抛开有些耀眼的外表来说,28岁便成了住院总医师的伯莎足够年轻,22岁拿到古典文学本科毕业证,26岁从哥伦比亚医学院毕业,并在该年拿到麻省总医院的住院医计划,第三年顺利成为急诊室的住院总医师,截止到这会儿是拥有一个堪称完美的学霸人生。

当然,郑建国之所以选择伯莎而不是普利尼,并不是看在反差巨大的外表上,而是后者的大嘴巴让他很难去把hiv这种级别的发现和后续研究交给他。

毕竟也许有人喜欢听大嘴巴嘴里的八卦消息,却没人会喜欢自己的八卦被人到处去传,更何况hiv这种未来二三十年内的研究热点如果泄露出去,那搞不好就会引来不知多少的竞争者。

只是对于吸引到伯莎,郑建国也没有必然的把握,按照常规的住院医培养模式,她现在正处在住院总医师的关键期,只要再保持两年的这种状态,她怕是就能成为30岁拿到专科医生培训的名额。

好在如前面所说,急诊医学的专科医生培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