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从衡阳出来的安排,出现这样的事情,龙威将军吴世琮是没有权利作出其他的处理方式的。
可能在衡阳的时候,方宪廷丞相等考虑到这些问题。
就在杨绍武抢走后打开‘木箱’,从里面发现的那一些纸上,除了有那一首只有少数人知道的‘衡阳称帝诗’外,针对一路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纸上作了一定的安排。
而‘发臭’就是其中一种。
火葬。
那时,火葬很少用到,就算是普通人,都不会采取火葬的方式,更何况是大周皇帝吴三桂。
可是,不进行火葬,又能怎么安排,就算是不执行火葬,发臭后也会慢慢腐烂。直到最后只接剩下骨头,到时更不好收拾。
火葬有两种,一种是选择好时间地点,然后把需要火葬的遗体抬到火葬地,用火烧过,就地埋葬。
另一种,就像今天一样,是一种临时安排,火烧的地方,不一定就是遗体需要埋葬的地方,火葬只是一种权宜之计。经过火葬,再把骨灰带到合适的地方,再把骨灰进行‘安葬’。
可是,对于正在‘急行军’的士兵来说,火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方面,火葬需要太多的柴火;另一方面,火葬,都是由一个家族或者一个寨子,老人过世后,在指定的地方进行火葬,这个地方叫做‘阴地’。
阴地不能建房,不能用着菜园、土地,甚至都不是放牛羊的地方。
这种地方,就算是没有这些规定,也会给人一种阴森可怕的感觉。
所以,每一个固定居住的村寨或者家族,都会在阴近有一个固定的火葬点。
不执行火葬,那是针对正常死亡,一般的老人过世不用火葬。但对于一些非正常死亡,比如小孩、比如因特殊怪病而死亡、因战争及其他的外伤而死亡,在农村都叫非正常死亡,这些,即使是土葬,也必须是先经过火葬后,即用火烧后,才能再进行土葬。
所以,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都能进行火烧火葬的,当地的农民也不允许。
可是,要告知别人,把自己家非正常死亡的人拿到别人家族或者村寨里的火葬点去火葬,那更不可能。这叫做‘借葬’,是很不吉利的、是所有人都忌讳的。
现在,唯一的方法就是,到远离村寨的大森林,默默的把遗体进行火烧(也就是火葬),然后再把烧过的骨灰带走。就算是有人发现大森林里冒烟起火,也只能怀疑其他的人或者村寨里有人进山烧碳或猎人生的火。
决定后,吴世琮带着兵丁,把大箱子秘密搬进了大山里,开始筹备火葬。
所有兵丁,在附近找来很多柴禾,堆成一座小山。吴世琮与吴畏、吴惧等几个亲近人物,对着大木箱做了仪式,慢慢地把大木箱抬到了柴禾堆上。
这个时候,虽然龙威将军等几个重要人物不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