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就在“家门口”,那发展速度得有多快。
确定了要做什么,那么就开始商议详细的计划,并且他们把“大力士”智能推进器还做了升级,并且吸取了第一次的执行经验,把整体计划做了细微调整,让它更加的周密和完美。
但是,就是这样已经有过一次成功经验的小行星捕捉计划,第二次竟然失败了。
“……我看过他们的计划,感觉确实不错,设备比第一次先进,计划也比第一次完善,怎么就出问题了?”
看完之后,董晨就更加疑惑了。
因为这有点不合理。
“先生,目前还没有消息,他们内部也在紧急的排查,一有消息我会马上通知您的。”一号答道。
“好吧,”董晨也是无奈,然后问道,“那他们的防御措施呢,一直保持的开启,没有什么意外吧?”
“是的,先生,他们的防御措施确实和他们说的一样,在小行星开始靠近地球的时候就已经开启了,并且对准了目标。”
说着,一号还给董晨展示了一些资料,都是米国开启的相应防御措施的资料。
只不过一号回答完了董晨的问题之后又说道,“不过,先生,他们想要消除这第二颗小行星的威胁,恐怕没那么容易。”
“为什么?”
董晨疑惑道。
“您忘了吗?他们捕捉的第二颗小行星的名字叫做“铁锤”,作为弧光航天找到的第一颗巨型近地小行星,还是您给取得名字。”
一号说着就给董晨展示了一张图片道。
铁锤?
听到一号说起这个名字,还有展示的那一张图片,董晨就马上想起来了。
“好吧,怪不得!”
“就冲着个名字,米国这次估计就要挨一顿爆捶了。”
小行星“铁锤”,还真是弧光航天建立之后才发现的。
从地球上的科学家们发现第一颗近地小行星开始,近地小行星的数量就在不断的被刷新着,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升级,让科学家们能更有效的发现并追踪它们。
当然,这里边自然少不了财政拨款,没钱就很难有效的保持有效的跟踪精度和持续发现数量,因为这期间要动用的资源也是非常多了。
不过为了人类自己的安危,有航天实力的各国都有相关的近地小行星发现与追踪机构。
每天的工作就是发现新的近地小行星,并计算它对地球的威胁程度,然后追踪它,最后向同行们传递同步信息,互通有无,以保证花最少钱,办最多的事。
毕竟小行星撞地球的事情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它造成的后果绝对是全球性的,所以这需要各个国家的合作。
在弧光航天建立之后,随后就加入了这个近地小行星防御体系,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