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郭子仪在旁边给出答案。
他地位特殊,从六品的长史,却不需要给除了陛下之外任何官员面子。
其他官员平时跟羽林飞骑不接触,更不用说与郭子仪往来了。
“一直涨?最后能买的人会少。”毕构问出了和郭子仪同样的问题。
郭子仪给解答:“等着过一段日子……”
他把李易那套新的好产品的购买资格权说出来,看毕构的时候微微摇头,意思是你想不到吧?
毕构:“……”
“小易,不如你来当户部尚书吧。”毕构再说出和郭子仪一样的话。
“老毕,你现在还能任命户部尚书了?你辞去户部尚书,谁来当,也是陛下说得算。”
李易观察着毕构的脸色,他在看毕构有没有生病。
资料上显示,今年毕构要生病,然后挂掉。
具体什么时候没说,反正就今年。
毕构被看得很不自在,换个话题:“地方官员升迁,不可仅以税收来计,不然恐强征利税。”
说起这等事情,他熟悉,以前他一直上书要停了由皇帝直接发到中书省的封官的官员。
后来撤了又封,直到李隆基杀了一堆人,包括安乐公主,那些之前被封的官员才大部分又挨收拾下去。
还有九品之外的流外官提拔,以前的时候是觉得哪一个好了,可以直接提拔到从九品下。
他给出的提议是,流外也有九品,同样的一品一品往上考,不然流外九品就成了形式。
现在他跟李易说地方官员政绩考评的问题,谁收税多谁就升官,其他方面的考评还要不要了?
然后会出现明明只能卖五十缗的货物,征税的时候非要说值一百缗,商人吃亏。
李易给毕构点了个赞:“这得看一个地方的人口和交下来的租调多少,地方越繁荣,税越多。
如无特殊情况,一个下县的税和上县的一边多,必然有一个地方出了问题。
不是下县采取手段多收了税,就是上县采取手段放了税。”
李易给出一个衡量的方法,下县人口少,上县人口多。
人口少的地方商业必然比不上人口多的县,商业繁荣的话,人口就多了。
每年各县交上来的租和调数量有记录,等着税收推广的时候,按照县的大小、人口比例,便能有个笼统的比例。
“此法好。”毕构认为行,他放心了。
果然应该过来找李易,有事情当面就问了,写信多费劲啊。
一碗汤喝完,他管李易要了一篮子蔬菜,把那个馒头留给李易,高高兴兴地走了。
李易看着馒头:“这还能吃了吗?你当玩具摆弄。”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