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星河明淡(九)

作者:雁九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样的虚衔是要不少银子才卖得来的,还得切切实实修条路搭座桥出来才行,如今只是舍些粮米就得了这样彩头,一时江南不少人家心动,也不再在和买中耍花样,少卖甚至不卖粮了,大大方方的把些陈年旧米拿出来与官府,也想换个“祖上荣光”。

也有些府县效仿松江,也开始以工代赈修些工程,算是造福地方。

如此赈灾效果倒是比先前好了许多。

正德四年正旦那日,万卷阁正式落成,孝庙实录也恰在此时完成。

一时百官称颂,龙颜大悦。

参与万卷阁建设及书籍刊印,参与永乐大典摘抄,参与纂修孝庙实录的诸官员皆有赏赐。

监修实录总裁张懋、李东阳、焦芳、杨廷和,副总裁梁储,及参修翰林等赏金银、丝罗等物,倒是今科三鼎甲及二甲三甲传胪各有升迁,三鼎甲各升一级,胡瓒宗则升了两级,成了翰林修撰。

最大的彩头落在了沈瑞身上。

去年腊月,通政司右通政丛兰升了左通政,未及奉旨与大理寺左少卿周东、尚宝司卿吴世忠分别往延绥、宁夏、蓟州等处各清理屯田。

遂升左参议罗钦忠为右通政,右参议刘达、魏讷为左参议。右参议的位置倒空了出来。

沈瑞此次便以主管万卷阁书籍刊印、参与永乐大典摘抄刊印,以及,最重要的献策以工代赈、约束族中配合赈灾有功,升了右参议。

从正七品位置直接升到通政司正五品参议的位置上,沈瑞也不是头一个,任良弼、丛兰,都曾是这样。

朝中虽有议论,但通政司这三年来荐拔的人多了,这次沈瑞也算内部升迁。

而要论功劳,那些嘴上说说酸话的人,心里也不得不承认,旁的不论,就说适逢灾年,自家便是族长也是没法子说动族中配合官府大批量和买粮米的。此功确实无人能比。

*

这个官职对于沈瑞来说也极为意外。

倒不是没想过升品阶,在董齐河折子报上来时,寿哥就曾见了沈瑞,褒奖一番,又暗示要给他升官。

沈瑞当时还曾与杨廷和父子及沈瑛议过,沈瑛、沈瑾(丁忧)都在詹事府,皇上是不可能再放一个沈家人在詹事府了。

而其他地方,从六品委实没有好缺,还不若呆在通政司正七品的位置上。

而若是正六品,在六部做个主事,倒可谋划谋划,从官职上说,当然首选吏部,但吏部在焦芳手里,只怕于前程有碍;其次便是户部,而沈瑞自己对工部颇感兴趣。

正六品之后再三两年,若是有机会,上了从五品,由从五品职上转正五品通政司参议便水到渠成了。

他们再怎么谋划,也都想的是跳了两级便是顶天了。

却不想小皇帝这样大手笔,直接给了正五品的右参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