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全能、可以指挥戚家父子,可是他到底有先知优势,有些计划,他是没办法用大道理解释通的,所以他需要一个不问因由就能百分百执行命令的人。
戚宣父子显然不是,但,潘家玉是。
潘家玉能指哪打哪!
所以沈瑞改变了一下计划,要力捧潘家玉,让其练兵,成为自己的心腹,为登州的开海计划打造一支护卫队。
而戚家,他希望能成为合作伙伴,得到其配合与帮助。日后若大明有海军,自然也必有戚家的位置。
沈瑞到了登州后,就悄然微服去拜访了戚宣,双方相谈甚欢。
而擢升潘家玉的圣旨到了登州以后,沈瑞又带着潘家玉登了戚家门。
同为练家子,戚宣父子与潘家玉一见如故,双方切磋功夫、谈论兵法,真个是不亦乐乎。
故此这次戚宣父子欣然前来帮忙。
戚景通帮着将胡黑虎等一干泼皮押入大牢后,也没立刻回返卫所水寨,而是实打实的执行起“维持治安”的职责来,带着人手协助府衙衙役,在各条街道巡逻。
戚宣则是坐镇饷仓,指挥手下几个千户、百户领人协助办理府城百姓凭户帖领口粮事。
其实不止戚宣,今日登州府同知丁焕志、通判林庆鸿都到了现场。
同知分掌地方盐、粮及抚绥民夷等事务,发粮抚民这样的大事丁同知理当在此。
尤其这位丁同知调来时,正是陆家刚从京中找了关系,打通了海路的时候,丁同知可是得了陆家偌大孝敬。
他自然与陆家格外亲近,便也晓得陆家是靠了谁家的关系办成了这么大的事儿。
遂沈瑞来了登州后,丁同知更是麻利的第一时间赶来巴结,沈瑞抛出种种计划,他也是坚定的贯彻执行。
这次放粮的事儿沈瑞便是放心的交给了他。
至于林通判,通判管着粮运、家田、水利、诉讼等事,实际上和这边关系不大,林通判本不当出现在这里。
林通判过来,不是为沈瑞站台的。
实际上在今早走出府衙时,林通判其实都不知道会有发粮这件事!
他是先得了某些人通气,晓得今天会有乱民围困府衙,若他在府衙里,岂能不站出来抚民?只好先行躲出来了。
他本是打着巡视水利的幌子,往东城黑水河分支交汇之处来了,所以很快就得到了谷子街那边的消息,听闻戚大郎来了,又有饷仓放粮事。
他心里暗自骂娘,恼恨丁同知这边消息藏的严实,却也不想想他同样没露过半点儿闹事的口风。
他只得一路快马加鞭赶到了北城饷仓。
饷仓前的空地上设了尺高的桩子,扯上长布条,划分出若干区域、框出迂回通道,巧妙的将人群分流。
守卫兵卒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