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开始他还没能想明白其中的缘由,那么时间一久,他也能反应过来。
莫非,又是为了那立嫡之辜?
赵云不愿意参与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却不代表,他不清楚那里面的猫腻。事实上,自荀谌故去之后,旧有的刘备势力,和新兴的荆襄派系,一直都在纠缠不休。之前,有荀谌在,凭借荀谌的资历和声望,以及他那无人可比拟的家世,双方一直保持在一个平衡状态。
但荀谌死后,诸葛亮虽然挑起了大粱,却达不到荀谌那种威慑力。
荀谌死前,勿论是诸葛亮马良等为首的荆襄派鼻,还是张飞陈到麋竺这些刘备老臣,都极为尊敬荀谌。甚至包括那位素来轻士大大,重庶民的关二爷,对荀谌也是保持足够的尊重。
偏偏,荀谌死后,却无人能取代他的位子。
而刘禅和刘理的出生,则使得这种内部的矛盾,在不经意中尖锐起来。
赵云不明白,刘备为何迟迟不肯立嫡。也许,刘备有他自己的考虑,毕竟而今基业未成,这立嫡就成了笑话。可问题是,你认为基业不成,但那些在你手下做事的人”却有其他考虑。
人”都是有私心的动物。
就算是圣人,都不能免俗……
赵云在私下里曾劝说刘备,尽快确定下来。
并且”他以袁绍作为一个反面例子,劝说刘备拿定主意。
可是刘备当时的回答是:曹操尚未立嫡,我又何需急于一时?
可问题是,曹操有足够的能力,保持他在臣工面前的威信。而刘备以宽宏仁德而著称,也就注定了,他无法像曹操那样随心所欲。赵云劝说不得刘备”也就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里去。
但没有想到,也不知是谁传了出去,说他支持刘禅。
想必,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向朗才不愿和他同行只不过到如今的状况,还要考虑这些事情?连性命都保不得了,却偏偏斤斤计较这些荆楚蛮子”果然不是可以与之大事之辈。赵云心中满怀怨气,在随后的出手中。却变得越发凶狠起来。
在长坂坡游转许久,却找不到麋夫人的踪迹。
眼见天将晡时,长坂坡上的曹军人数越来越多让赵云不敢再继续逗留。
历史上,他曾在长坂坡上,七进七出,斩杀曹兵曹将无数:而今,他依旧是在长坂坡七进七出,同样杀得曹兵曹军望风而逃。赵云决意先退往当阳桥,与张飞汇合一处。此时,长坂坡上的战事业已渐入尾声。随着曹军源源不断的抵达,刘备部曲的抵抗越来越弱,
而张邻与高览又是两个性子。
他和高览不同在于,他能听得进曹朋的劝说。
曹朋召回了虎豹骑之后,劝说张邻,尽量以招抚为主,少做杀戮之事。这也是为曹操制造声望的时候那些难民离开家园,也不全都是心甘情愿。你杀得越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