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越货,谋财害命。到时候,就会没命,如果不谨慎,死的会更快。”梅干说。
“看得出来,你的遭遇很坎坷,经过的事多,见的人也多,问题有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多。对不对?”靳山问。
“大人抬举,小的只是积累一些经验,但是,对很多方面的知识都很欠缺,不知道该怎样解决。小的也希望成为一个成熟的商人,多做事,多赚钱。”梅干说。
“你已经成功了。”靳山说。
“大人抬举小的了。不敢当,真不敢当。小的喝酒是看人的,遇到合适的人,就可以喝点,遇不到,就不喝。不喝也是过,喝了怕误事。如果遇到对的人,就喝,遇不到也就算了。这个社会本来就是这样,世态炎凉,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山中有远亲。小的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也就不攀高枝,不攀龙附凤,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梅干说。
“那个和尚是否喝酒?”靳山问。
“你这一说,小的才想起来,那个和尚其实能喝酒的,只是不在小的面前喝,小的知道他是高僧,也就没想到他会不会喝酒,可是,有一次,小的听鹿门寺的和尚说过他会喝酒,寺庙里没有人超过他酒量。可是小的没有亲见,还以为是他以前喝酒厉害,出家为僧之后,就戒了酒,谁知道他们议论的是他为僧之后的事,说者无心,听的人也没在意,不过,经过大人一提醒,小的突然想起了这件事。看来,和尚并不简单,人前是一个人的样子,人后又是一个人的样子,真是防不胜防。”梅干说。
“本官也是根据经验来判断的,和尚人在寺庙,心还是俗人的心,有还俗的想法,没还俗的勇气,如果遇到机会,还是和俗人一样作为,再说,六根清净,也是一个目标,能达到这个目标的不多。说来说去,还是贪欲使然。你在与和尚交往的时候,有没有透露你做生意的事,还有相关的信息?”靳山问。
“这个嘛,好像说过,又好像没说过,记不清楚了。”梅干说。
“最近有没有喝酒?”靳山进一步追问。
“喝了。”
“和谁一起喝的酒?”
“和尚。”
“和尚?鹿门寺的?”
“对,哦,不,他没喝酒,只是小的喝了。但是,小的很清楚地知道,和尚和小的有两三个人的距离,没有接近小的。”
“那么,和尚知道你在做什么吗?”
“可能知道。”
“那是酒后说的话吧?”靳山问。
“是的。”梅干说。
“和尚和你一起喝酒,没和你一起睡觉?”靳山问。
“是的。小的去鹿门寺见了和尚,在寺庙旁边的小酒馆里吃的饭,记得是和尚埋单。酒后,小的就回家了。当时喝的不多。和尚没喝酒。”梅干说。
“后来怎么样?有没有在一起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