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重大发现,预测重光子

作者:吾叫大师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的模型算出的波长0.02纳米的x射线的持续时间比实际的原始数据算出来的时间短。

持续的时间不同,说明氢原子释放的能量有差异。

现实中比模型中,氢原子通过波长0.02纳米x射线释放的能量要多些。

当他看到氢原子的运动轨迹后,他不淡定了。

在氢原子释放波长0.02纳米x射线的时候,氢原子运动轨道发生了一丝丝位移。

关键的是,方向和波长0.02纳米x射线的方向相反。

这……这太不正常了。

不理解的他将原始数据再次排查了一遍,完全没有找到影响氢原子运动轨迹发生位移的因素。

他根据实际收集的原始数据,计算发现,波长0.02纳米的x射线多释放的能量和促使氢原子发生位移的能量基本相等。

左思右想,他无法解释这个氢原子所发生的现象。

想了半天,他做出了一个假设。

氢原子释放波长0.02纳米的x射线这个过程的中间还存在这未知的东西。

整个过程应该是,氢原子在吸收波长1.25纳米的x射线后,氢原子释放的不是波长0.02纳米的x射线,而是一种未知的,有质量的粒子。

这个粒子在脱离氢原子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衰变,衰变成波长0.02纳米的x射线。

脑海出现这样的假设后,苏哲自己被这个假设逗笑了。

笑归笑,他根据这个假设重新搭建了模型,他惊讶的发现,不管是能量还是位移,都能合理的解释了。

重新搭建的模型和收集的原始数据能够完美的契合了。

看着这样的结果,他有些笑不出来了。

要是他的模型是错误的还好,如果是真的,那就是重大发现。

特定环境下的原子吸收了特定波长的电磁波,原子释放了特定波长的电磁波,且发生了位移。

利用原子的这个特性,不仅能够制造特定波长的电磁波,还能控制原子的运动,还能……

且还预言了一种粒子的存在,他笑了笑,在a4纸上写下了这个粒子的名称:重光子。

根据他新搭建的模型,推出了重光子的性质,质量、衰变周期等等

至于重光子的形成过程,他没做详细的推算,因为太复杂,且没有完整的理论支撑,只能放弃。

想到能有如此重大的发现,他感觉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向他招手。

苏哲越想越激动,用他的假设重新搭建了波长1.36纳米的x射线对钙原子的模型。

发现,新的模型比起原先的模型更加的自洽,合理了。

有了新的模型,苏哲开始疯狂的翻找原始数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