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当时迁都北京与两层考虑:
一、避开南京的权力旧贵,让自己的政策能施展开手脚。
二、北平作为北方重镇,立南京太远了,如果一直还待在南京,朝廷势必要在北平增加军队,这样不是在培养第二个朱棣吗?朱棣本身肯定是不干的。
所以迁都到他的老巢是最好的选择,无论从政治还是军事上都是优选。
但法统上,就处理好。
于是朱棣跑到北京,也不是说直接就迁都,而是说北平行在。
意思就是北平现在是皇帝临时待的地方。
等到北平的朝廷搭建差不多了,大家也都接受皇帝在北平了,再宣布说北平该北京,同时南京以为是大明朝的国都。
注意哦,不是陪都,是国都。
只不过大明朝有两个国都。
这样即解决了政治问题,又解决了军事问题,来解决了法统问题。
一举三得,简直是完美。
那么现在如果废除掉南京,就等于推翻了朱棣的法统问题。
于是大家在讨论南京取消首都的问题的时候,就会追溯到靖难之役。
想当年啊,就是朱老四起兵到南京,才导致多了个北京,导致现在南京首都被取消。
什么清君侧,首都都换了,这不就是造反吗!
这相当于这一口大锅摔在了朱棣的坟头。
嘿,朱老四,接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