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毁灭与建设同步进行

作者:唐晓非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炮和军粮的运输,将会更加方便快捷。

总体来说,交通道路的完善,肯定是大大加强了中央朝廷对地方的管控。

李岩突然说道:“陛下圣明,若是水泥路能连通北京和湖广省,湖广省的粮食可以更快的运输到京师,对京师的粮价稳定也有很大的帮助。”

“你说的对,这是朕想修这条水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

“你但说无妨。”

“东南粮食也很富足,陛下为何不在东南修建一个港口,将东南的粮食走海路,运输到大沽口?”

崇祯倒是对李岩有些刮目相看了,他说道:“你说的这一点,朕已经安排好了。”

李岩连忙说道:“陛下圣明,臣不该僭越。”

“无妨,以后你想说什么,尽管跟朕说,畅所欲言。”

“陛下垂怜,臣铭感五内。”

“若陛下没有其它事,臣先告退。”

“下去吧。”

李岩从乾清宫离开后,心里一直在琢磨。

皇帝陛下已经推出了新农政,并且颁布了十年计划,这十年,大明朝主要解决吃饭的问题。

但现在看来,皇帝陛下不仅仅要做新农政,新学改革,交通新建,甚至船运新建也开始了。

难怪陛下对新学加大扶持,因为这些全部需要新的人才。

皇帝陛下到底要干什么?

李岩想不通,看不透,索性也就不去想,老老实实安排他的大学。

李岩走之后,崇祯走到地图前,观看了起来。

水泥路岂止是运粮食那么简单?

想要进入商业社会,就必须提升生产力,例如蒸汽机和飞梭纺纱机。

而一旦提升了生产力,商品数量增多,则必须修建交通。

否则商品无法快速流通,商业成本巨大,哪个商人愿意大规模做买卖?

同时代的欧洲之所以商业崛起,是因为欧洲有地中海,水运永远比陆运更加便宜且高效。

话说回来了,是该抽时间去见见郑芝龙了。

毕竟,想要发展内陆商业,就必须由国营商社牵头,想要大力扶持国营商业,就必须有大把的钱。

想要有大把的钱入账,就必须开海做海贸。

这就外贸和内贸双循环,通过打开外贸,积累资金,反向哺育国内。

当然,这个过程肯定很漫长,倒也不急。

等郑芝龙和荷兰人打完了,再慢慢谈,慢慢聊,朕有的是时间。

歪脖子树毕竟还有11年。

其实构建更加便捷的交通网,还有加大反弹力度的作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