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皇太极可能会来第2次入关

作者:唐晓非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岩接着说道:“陛下完全可以先将事情平息下来,新学官员在官场历练几年,再做打算。”

“好,那就按照你说的办,朕先暂时不动那些人。”

也不是完全不动,而是抓典型出来,改砍的一个不放过,倒是不准备上下大清楚,那样的确会造成地方权力真空。

在新学人才储备,尚未成规模的时候,确实不易在各地上演大清洗。

而且还有一个很棘手的大问题,目前崇祯虽然取得了对蒙古的主动权,但皇太极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如果没有记错,历史上皇太极第二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就是在崇祯七年,也就是明年。

历史上的这一次军事行动,直接撕开了大同和宣府两个军镇的防御,打到了山西中部和北直隶的西北部。

皇太极之所以敢在崇祯七年再次大举进攻,是因为他他登基八年多以来,后金内部矛盾已经初步被他消化。

当时的代善、多铎等人的权力已经大大削弱,皇太极还推行了一系列新政缓和了辽东民族矛盾,并且改制了内阁、六部等衙门。

将军权、财政权、人事权逐渐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从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式汗国,向一个完整的官僚体制帝国转变。

与此同时,蒙古诸部也都投靠了皇太极。

皇太极本身对待明朝的态度是:砍而不伐。

也就是只砍明朝这颗大树,不将他伐倒,不和明朝拼尽全力打,利用自己的机动性,快速来打一波,抢一波,然后走人,绝不念战。

这就是历史上皇太极著名的“疲明”战略。

眼下虽然蒙古诸部暂时站在了大明这一边,但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反水呢?

这个世界有一条真理:世界永远在改变。

所以,要提前做好准备。

在提前准备明年边防的事情的时候,必须快速消化内部的矛盾,至少要平息下来。

毕竟明年可能是一场打仗,切不可两线作战。

李岩又呈递上来一份名单,是今年从国立北京大学卒业的新生任职的名单,经过一个多月的商议,户部、内阁,将这一届卒业生全部分配了下去。

崇祯看到工科那一栏,其中不少人分配到天津造船厂,以及清江督造船厂。

还有极少几个学生,被格物院要走了。

大多数农学院的学生,走马上任到新村官。

在上任之前,还做了专门的培训。

也就是徐正清在辛店村整的那一套,那一套的效果非常明显,辛店村今年的农业产量,比去年翻了一倍。

这种模板被他们拿到各地,再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

这倒是好事。

“新村官制度的铺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