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大体稳定,年均519艘。
每一艘的造价大概是在100两左右。
船只以内河浅船为主,船宽,载粮才能多。
据史料估算,清江督造船厂一年的产值大概在8万两(约5200万元)。
这个数字可以说少得有些可怜。
要知道,早在嘉靖年间,东南的扬州、苏州就有不少大富商,他们经营盐铁,身价动则四五十万两。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清江督造船厂创造的价值是非常低的,它的作用也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
价值创造虽低,可这地方的规模是真不小。
沿着淮河而建,八十余厂,延绵23里。
规模足够大了吧!
典型的国营商社僵化、老旧的那一套毛病。
一路下来,崇祯看到清江上,商船如梭,延绵到远处。
这些商船都是河船,吃水浅,他们沿河而上,将南直隶的货物运输到北京通州,在那里卸货后,进入京师。
大明造船技术还是很发达的。
不过要指望这些船出海,肯定不行。
清江督造船厂目前主要制造河船,已经不造海船了。
当崇祯靠近清江督造船厂的时候,看到前面有一队队人马正在朝造船厂的方向走去。
他感到奇怪,那些人驱赶着骡子,运输着货物。
难道运输的是造船的木材?
看着也不像啊!
崇祯带着人过去的时候,被前面的守卫拦了下来。
值班的士兵见这一大群人奔了过来,连忙上前说道:“这里是衙门重地,无关人等切勿靠近。”
见崇祯人多,值班士兵的语气还是很客气礼貌。
崇祯指着刚进去的那一队人,问道:“他们运输的是什么?”
“这与你们无关,还不快快离去!”
锦衣卫上前,做了一个简单的动作,掏出了腰牌,说道:“锦衣卫办事。”
那些个守卫顿时面面相觑,显然有些不敢相信。
“还不让开!”
守卫们离开让了道。
大明朝谁敢拦锦衣卫的路呢?
崇祯便带着人一路冲了进去。
“老大,锦衣卫怎么跑到咱这里来了?”
“我哪里知道,不该问的不要多问,老老实实的,对了,晚上去喝两杯。”
“好好!”
他们很快就追上了前面的运输队。
那运输队的人也发现了他们。
崇祯仔细打量了几眼,问道:“这车上是什么?”
其中一个人说道:“这是衙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