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卢象升的崛起之路

作者:唐晓非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却突然自作主张改道山西,擅作主张,扰乱了朝廷计划,当再派人前往接管,以免多生事端。”

当然,不止兵部,还有一众言官,都嗨起来了。

大明朝的言官最喜欢干什么?

最喜欢弹劾大人物,以显得自己不惧权贵。

卢象升谈不上大人物,但却是皇帝跟前的红人,作为京卫军的总督苗子在培养的。

弹劾这样的人,能给自己的声音增添不少荣光。

于是,短短的两天之内,弹劾卢象升的奏疏就尼玛的堆满了皇帝的桌案。

不仅如此,这件事还在发酵。

为什么会发酵?

当然也是有原因的。

你放心,绝对不是什么正经原因。

一、发酵的背后,就是兵部针对枢密院的一次攻击,是一次旧派打压新派的政治斗争。

因为按理说,卢象升是新军编制,新军的军政现在是枢密院在统管。

二、事情闹大一点,最后洪水滔天,皇帝就没有心思管加派的那些事了。

无论从哪一点看,都是政治利益的角逐。

崇祯什么态度?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这就是崇祯的态度。

那些奏疏,一律留中待发,过一段时间统一烧掉。

崇祯现在太需要一场在内部叛乱上的军事胜利了。

因为现在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候。

亲王他也抄了几个了,粮食也弄出了一些,钱也弄出了一些,新军也派出去了。

而他本人在顺天府也在施行新政。

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内部的局面太动荡。

他必须得在今年基本抚平叛乱。

为什么呢?

原因有三点:

一、叛乱导致朝局的风向极度不稳定,大臣们喜欢借着此事为自己谋取政治利益,俗称转移注意力。

二、叛乱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数字,具体下去,是一个地方民生的极大破坏,动则某个甲里被杀完、抢完,但官府都无能为力。这给崇祯以后振兴大明带来更大的难度。

三、如果今年不安定下来,明年将扩大,一旦扩大,就真的没有精力去应对北边的战事了。

所以无论如何,今年都要平定下来。

现在卢象升突然改道进入山西,崇祯更加期盼卢象升能在山西有所作为,让朝堂上的那些人闭嘴。

卢象升并没有让崇祯失望,他进入山西后,急行军,直接进入了沁水。

也就是之前杨鹤待的地方。

此时杨鹤的人马都已经在这一带溃败得一干二净了,纷纷向东边的泽州逃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