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明末的剧本来看,肯定是执行不下去的。
就说南方的秋税? 最后朝廷收了270万两上来,比以往更差。
当然? 这不是政策的问题? 这是行政和司法的问题。
崇祯又道:“地主会卖田的,一年每亩2石,谁愿意把田放在手里?”
众人这才想起来。
毕自严道:“陛下,臣……”
“朕知道你要说什么? 你是想说? 朕的这个新政,到时候恐怕没人会遵守。”
“臣不敢!”
“你们不必拘谨,都是朕的股肱大臣,有什么话直接说便是,朕也不是那么小心眼的人。”
“这执行的事? 朕从来不担心。”
皇帝的意思也很明显嘛。
不就是堆人头的事吗!
京卫军现在的军威也打了一场出来了,正是要多拿出来磨磨刀的时候。
此事就这么定了? 接下来崇祯让曹化淳在京师找个宅子,就作为皇家票号的总部。
此事也不急着立刻就要完成? 先得印钱,5万两也不少了。
还得分出一队人马专门来执勤。
其实? 银票还有最大的一个好处? 就是消灭农税中的耗羡。
耗羡是官员压榨老百姓管用的手段? 耗羡缺乏标准。
例如这一次运粮,路上到底需要消耗多少,这话语权是掌握在地方官手里的。
也就是说,收多少耗羡,地方官可以裁夺。
但是如果一旦未来全国都是银票交税,那不存在耗羡这一说了,一文钱的银票就是一文钱,它不会在运输中,因为磨了一点点毛边就贬值。
不过银票这事一推出来,恐怕不仅仅民间的钱庄会炸毛,官员一个个也都会炸毛。
耗羡啊!
那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张晨都做好了银票在风雨中颠簸前行的准备了。
不,应该说做好了腥风血雨的准备了。
正月十二日,一望无际的蓝天,北京城周围的县、甲里进城的人明显增加了许多。
例如通州和丰台就有不少人跑到北京城来采购香皂、洗发水这些日用品。
有人一大早就到了,在乾元堂门口排队。
在进城的人群中,还有几个身穿军服的武将。
另外,还有一男一女。
男的约莫二十三四岁,一脸俊朗儒雅,却有英其非凡。
女的十八岁,肤似白雪,眸如清泉,脑后束这马尾辫,着一身红装,面色略带着一丝决然,看起来英姿飒爽。
洪承畴这一次算是立了大功了。
在三人中,他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