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明大义,乃大明之栋梁。”
“此事皆由你父亲而起,与你无关,你且不必自责。”
吴三桂道:“谢陛下垂怜,陛下若是信任臣,请给臣一万人马,臣现在立刻带人前去剿灭锦州之乱,亲手将贼父首级呈现陛下。”
“倒不至于。”皇帝语气平淡,“你就在山海关先歇着,朕到时候自然会委你重任。”
吴三桂抹了抹眼泪,脑子却在飞转。
皇帝知道吴襄谋反,居然一点也不着急?
他余光偷偷瞥了一眼皇帝,突然发现皇帝的气质很平稳,甚至有些深沉。
“罪臣告退。”
吴三桂走之后,崇祯看着辽东的地图。
他担不担心吴襄?
他当然不担心!
为什么?
因为大凌河之战马上就要结束了。
一旦大凌河之战结束,袁崇焕和祖大寿就反应过来了。
在祖大寿面前,吴襄算老几?
祖大寿虽然也有私兵,但忠诚度肯定是有的。
而且崇祯都想好了,等大凌河之战结束后,就给祖大寿勋贵的头衔,把他八十岁的老母亲接到北京城来安享晚年。
然后把他的儿子也接到北京,在国立北京大学教军事。
朕绝对不是软禁他们!
所以,吴襄不足为虑。
倒是吴三桂,让他刮目相看。
吴三桂能不能用?
能用!
一坨狗屎都有它的用处。
但吴三桂要慎用,用到一定的地步,要么滚回来养老,要么找机会弄死。
吴三桂心狠手辣,他张晨也不是吃素的。
此时,在锦州的吴襄,还不知道自己儿子已经到了山海关。
他听回来的人反应了情况。
一是震惊卢象升居然还有2万精锐,二是庆幸自己的儿子居然冒险前去皇太极的军营。
吴襄感慨道:我八辈子修来的福,有这么个好儿子。
于是,吴襄在接下来几天,都没有出兵去找卢象升麻烦,而是耐心等待吴三桂的回来,等待皇太极派兵,一起夹击卢象升。
结果,两天后,大凌河城的局势就迎来了巨变。
八月十六日,大凌河城内铁骑云集。
一队队关宁军披着铁甲,拿着武器,在军官的整顿下,列好队。
早上一大早,每个人都快速吃完早餐。
太阳还没有升起,城门就开了。
一队关宁军骑兵如同洪流一样冲出城,渡过护城河,朝没有筑完的空地冲去。
关宁军来的非常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