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已经重新统一,自然如日中天。
在这样的情形下,江南一带也会惟朝廷马首是瞻,原本名义上的统治,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实际管辖。
江南一带水比北方还要深得多,崇祯之所以一直听之任之,就是因为不想惹事,反正只要北边还在,江南就不可能翻了天。
如今北边已经平定,江南的各种势力,自然需要捋一捋,让他们明白自己还在朝廷的触手可及之处。
退一步来说,就算江南的全体士绅、商人都联合起来,会对朝廷造成什么重大影响吗。
在如今这个年代,只要皇权稳固,国力强大,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徐百万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已经打算向朝廷服软。
可这些人不请自来,又不好拉下脸来撵出去,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曹化淳的西厂和东厂分而治之,已经有了三年光景,虽说还达不到和后者鼎足而立的状态,不过的确是个比较大的制约。
有了西厂,崇祯皇帝可以随时得知江南的各种消息,也能起到令下即达的效果。
除了被生拉硬拽着的徐百万,还有各怀鬼胎的王老爷和田老爷这两位大拿。
这两位手中都握着江南的大型商会,一个靠倒卖粮食起家,一个则是布匹行当冠绝江南,都不是省油的灯。
自打半推半接了朝廷那个搞银行的活计之后,两人发现这活接的实在是值得。
一年多下来,分行已经在江南各地开了起来,再加上他们二十家的联合信誉,基本上属于躺着赚钱。
田老爷和王老爷就连本家生意现在都顾的很少,整天钻到银行里与其余那些家勾心斗角。
他们本家的利润虽然也很大,可一和蒸蒸日上的银行比起来,那简直就是芝麻遇绿豆,根本不在一个级别。
当时在京师说的,是三年到五年的利润,现在才一年多的功夫就快赶上当时计划的三五年了。
他们能想象得到,这个银行要是能一直搞下去,可以随着人口和时间的增加而逐年递增,利滚利,简直可怕的很。
可是朝廷会让他们这二十家一直握着这么大个摇钱树而无动于衷吗?
徐百万能在江南做到这么大,可不仅仅是曹三喜关外垄断那么简单,此人绝不是什么好相与的角色。
哪怕是现在坐在这里和这十九家摆出一副统合战线的样子,可是他在心里想的却截然不同。
徐百万想的不是如何去和朝廷争夺利润,而是如何摆出一副谦恭态度的去让利。
要知道,你一个商人争是争不过朝廷的。
来强硬手段,皇帝可以派兵来强夺,就算和你玩软的,那也有厂卫这些狗腿子把你往死里整。
再加上这狗皇帝压根不在乎什么名声,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