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活,补充一下负荷不满的问题。
供货量基本维持在10%,也就是一年一千二百万,这主要是因为,他能接的最大订单量就是这么大,如果他的设备和加工能力大,所有的订单都是优先给他。
这种供货商走的是上层路线,就是他们和长野还有佐佐木,及其他部门几个日本人的关系都很好,经常一起吃饭娱乐,之类的。
这个也容易理解,人家也是自己人嘛,当然要优先照顾。
这种供货商,对于受入检查课来说,就是最不受欢迎的供货商,什么也得不到不说,工作还得小心翼翼。
如果长期负责这个供货商的检验员,就相当于原来被流放的犯人。事实上在村田公司也是这种说法,哪个检验员被调整到那个公司,大家都说他被流放了。
剩下的五家有三家是港资的,两家是中国的私人企业。
从品质、价格、交货期(内部叫qcd)三个最重要的指标来考核,三家港资的属于最好的,其中就有要说的这个滨港家具有限公司。
滨港公司的老板魏天罡,以前是滨城人,后来定居香港,自己在香港做家具生意,大家都叫他老魏。
八十年代末在滨城投资组建了这家生产工厂,最辉煌的时候是十年前,一年的营业额能上千万,1990年的千万可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
村田在这里建厂时,它早已风光不再,一年也就几百万的产值。
但是他在辉煌时投资买入的设备是非常先进的,以从日本和德国进口的为主,到目前也是行业内比较先进的生产设备。
刚开始和村田合作的时候,他的供货额最大也能达到50%左右,一年四、五千多万。
但给别人加工,和自己做产品的利润完全不同,即便如此,老板也在村田身上赚的盆满钵满。
但是这个老板不太喜欢做公关,或者是不屑于做公关。其实是有些看不起大陆人,日本人他又接触不到,所以干脆什么也不做。
他认为自己的设备和管理不比村田差,你找我是你在求我给你干活。
老板常年在香港,工厂交给他的亲戚在管理,他的亲戚又没有财务方面的权力。
所以对村田各部门的中方工作人员,爱答不理,和日方中高层的关系不是很好,逐渐的就走了下坡路。
去年一年的外做金额,只有一千万不到,今年更少,只有五百多万。
这时远在香港的老板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马上就要被村田淘汰了,一旦失去了村田的订单,那他的工厂也只能关门了。
于是从香港回来,今年一年几乎都在这边,先是找长野和采购部门的日本人,后来又开始找佐佐木,再后来找赖部长,但是基本上也没什么效果。
因为这两年,他们在总体评价上并没有多大优势。虽然还是品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