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郑淑宜

作者:新糖老酒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记得初中夏令营被叫家长,并不是因为他路遇蟑螂的“惊天一喊”,而是“这个孩子胆子小,没有男孩样”。

郑淑宜反复找了营长四五次,一定要让他收回那句“没有男孩样”并向她的孩子道歉,强势得一度闹到了班主任和年段长那里。好在,学校的老师都很好,还借此开展了消除性别刻板印象的演讲活动。

他也记得高中把文艺汇演创新奖奖杯拿回家后,一个错眼的工夫就找不着了。以为被自己弄丢,他懊恼很久。直到大学离家前收拾行李,他才在久未开启的、存放父亲遗物的抽屉里发现那只水晶杯。是郑淑宜放进去的。像尘封,又像告慰。他不动声色,带走了奖杯,连同摆放在旁边的、父亲的口琴。

——因为父亲的关系,郑淑宜一直反对他玩音乐。他屡教不改,在她视为作大死的边缘反复试探,直到被老母亲以“身体抱恙”为由骗回鹭栖,他关掉了北京的音乐培训工作室,放弃了那里的生源、人脉,毫不犹豫地返回家乡。

其实,那时他就已做好病床前事亲尽孝的准备。却没料到,迎接他的,是活蹦乱跳的郑淑宜,和把他安排得明明白白的相亲局。

母子冲突日益激烈,他只好去相平“另开地图”,找来发小吴应致,又拉了几个投缘的伙伴,再度组起了乐队。

现在回想起来,他目前的生活仿佛陷入了对过往的循环。只是这一次,故事从头开始的时候,郑淑宜是真的生病了。

陈屿峤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难以适应的。

不能接受、不想面对的,其实是郑淑宜本人。

*

一如陈屿峤所料,尽管小江苦口婆心劝解了很久,郑淑宜依然不愿意告知儿子真实的病情。

这道伦理难题横亘在林双面前。

第三次会谈结束后,林双思虑再三,向机构申请了督导工作。

她的督导由黄彬担任。

得知人选后,尽管林双内心有些别扭,还是用“黄彬专业能力很强”说服自己坦然接受“领导”的帮助。

黄彬向她详细了解了郑淑宜个案案主的情况,和她一起划下重点:

1案主担心拖累孩子,影响他的前途和择偶,以嫌弃的态度阻止孩子回家。

2案主孩子已经推测出案主病情,迫切期望回家照顾母亲。

咨询室里,黄彬用红色记号笔在白板这两句话的重复字眼上画圈。

“林双,我们不妨先把告知病情与否这件事放一放,看看当下的重点是什么。”

林双盯着“回家”两个字,恍然道:“是儿子能不能回家,回母亲身边。”

“对。”黄彬朝她笑笑,“你跑偏了。现在的重点不是怎么才能让案主本人告诉儿子病情——因为儿子本来就已经知道了。即使他不知道,或者说即使案主最终选择不要儿子照料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