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康,官名汝楫,表字康己生。附生出身,捐了一个候补道,任了两次实职,又做过一任关道,也就是管理海关事务的道员,慢慢的升到了江西抚台。
附生,就是明清时期在府、县学之外又取附学生员的制度,所以也称为附学生员,也就是预备生的意思。
康己生的爹是个进士出身,做过一任知府,在知府的任上手段通天,弄了十几万银子回来。这位康太守是个聪明的,没有像和珅一般手伸出去就不愿意收回来了,人家是见好就收,银子捞够了就不做官了,径直回到无锡,买田买地置办房地产,舒舒服服地当起了大地主,日子过得无拘无束,十分自在。
康太守一直没孩子,直到五十岁上方才生了这康己生,因为他是己年生的,所以就叫他康己生。
康太守得了这个儿子,欣喜若狂,把这康己生宝贝得恨不得当祖宗供起来,在儿子面前连喘气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把儿子给吹没了。
康己生长到五六岁上,便请了一个有名的孝廉公来做先生。怎奈这康己生被惯得无法无天,不肯用心读书,小爷有钱又是独苗,小爷就是任性!
先生见他不肯用功,晓得这个学生是东家溺爱的,便也不去做那惹人嫌的事儿,得过且过地教了十二年,把这康己生总算教了个半瓶醋的学问。
康己生自六岁上学读书,到了十八岁上,那先生辞了主家离去。这位康太守糊里糊涂的不曾考查儿子的学问,还以为儿子是个大才,成龙的料。
康己生见老爹这般,便也没了顾忌,自吹自擂,自以为自己的学问天下第一,那什么举人、贡士、进士不过就是自己碗里的小青菜小罗卜罢了。
如此花天酒地地又混了好几年,这一年恰逢督学按临,康己生也要打算去考。
这督学大人是个十科的前辈,现任刑部左侍郎,姓王号佩兰,名体仁。性情甚是古怪,每到考试的那一天,他就一天到晚顶冠束带的坐在大堂暖阁里,把这些童生拘管得十分苦楚,背地里无不咒骂这位宗师。
且说康己生要去应考,府、县两试名次倒也不前不后的排在第二圈里。
府、县考过了,便去钻头觅缝的打听了王大宗师的一位同年中榜的陆太史,做过一任福建学台,现在恰好丁忧在籍,平日里与王侍郎来往得十分稠密。
原来王侍郎和陆太史都是现在余大军机的得意门生,所以他们两人的交情莫逆。不知怎样被康己生打听到了,花了五百两银子托人去求了陆太史的一封信。
到了江阴,谁知去得迟了两天,童生正场已经考过,后来的人一概不准补考。
康己生急得没法,在下榻的寓所中咒天骂地的,把带来的一班家人、厨子一个个骂得狗血淋头,胆战心惊。
这时一个叫做时晓的家丁,别看年纪小,但是却是十分伶俐,最得这位少爷的喜欢。见康己生甚是焦急,便悄悄的对康己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