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舅舅家讨回公道。”
“是,大人。”
杨祐见李兴给出承诺,脸上露出喜色,应了一声,慢慢退去。
李兴则是坐在椅子上,梳理这些事情。
最后他还是决定先不上报皇帝,先写信给他的便宜父亲邢国公询问下他的意思。
所以他回到书房,快速写了一封家书。
当然这其中并不只是说铁矿之事。
他把祈雨和以后打算开仓以工代赈,恢复民生的事情也踢了一下,希望邢国公在关键时候,帮衬一下。
写完之后,李兴喊来狗儿,让他用最快的速度,送到邢国公手里。
第二天醒来,李兴见还是李狗儿来伺候他洗漱,明显一愣。
“你没有亲自去送?”
“老爷交代,让狗儿寸步不离少爷,驿站送信之人,是咱国公府的人,信得过。”
李狗儿边帮李兴递毛巾,边解释。
这一解释,李兴都有些震惊了。
自己老爹到底是什么身份?
单单一个邢国公的身份,恐怕无法在各地驿站安排自家人。
震惊归震惊,他也知道这话不能问李狗儿,就算是问了,李狗儿也不一定跟他说实话。
接过毛巾,擦了一下脸和脖子。
淡淡的回了一句:“信得过就好。”
古代一般都是每天两顿饭,再加上大旱之年,百姓都是每天吃一顿勉强活着。
李兴想到今天要去城隍庙运土豆,来的农户百姓恐怕都没有吃饭。
所以李兴让李狗儿去安排熬粥事宜,让那些农户百姓先在县衙吃饱,再去运土豆。
“少爷,杨先生已经安排好了,连夜架起了好几口大锅,只等老爷下令放粟米了。”
“那还愣着干什么,去通知杨先生,不要等我,现在就开始熬粥,筷子插进去不倒的那种。”
李兴对这次杨祐的做法更加满意。
提前操作,又不涉及越权。
“是,少爷。”
李狗儿赶紧小跑着出了县衙,去吩咐。
李兴没有跟过去,而是坐在椅子上开始在脑中想着运送和种植土豆的流程。
这毕竟关系到任务的成败,再加上灵武县的城隍庙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样。
其他地方的城隍庙在城内,灵武的城隍庙却在城外,而且是在距离县城五公里的地放。
所以李兴不得不谨慎一点,在脑中过了好几遍,觉得没有太大问题,这才起身。
刚抬头,发现李狗儿已经回来了。
“我刚刚坐了多久?”
李兴询问。
“差不多一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