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言称这个海船船头龙骨特殊,是中空的。
朱慈烺对于飞剪船除了外形外只记住了这一点。
前世有人送了他一个飞剪船的模型。
不得不说飞剪船的造型真是漂亮,一看就是就是为了高速而生。
在朱慈烺看来飞机和造船一样,越是优美的形制说明越成功。
当时他不解的问了一个问题,这个飞剪船是快速了,但是船舷这么低,被浪涌后岂不是没入水下。
那个朋友解释飞剪船船头龙骨中空,这样即使暂时入水也飞快浮起,才能在风浪里保持船速。
当然,他也就知道这一点。
不过他相信这一点很重要了,这是不知道多少年多少工匠才摸索出来的,他一句话就将这些略过,为造船节省了不知道多少时间。
张煌言和船厂的匠头门们一听就明白了,大约是和造福船用水密舱一个道理,这样才能让这个飞剪船船头浮力好。
否则这么低矮的船舷,遇到大风浪没法幸存。
至于殿下说的这是欧洲新船型,他们立即就信了。
因为朱慈烺已经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他说的仿制可以成功现在证明没错。
所谓的威望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建立起来的。
虽然只是有了外形,船头内里还得他们琢磨,但是匠头们信心还是有的,因为大沽级的仿制就是依照太子所言成功的。
现在这艘海船虽然没有仿制的实物,但是都是葡人式样的西夷海船,多试验几次就是了。
好在船厂银钱不缺,而他们船匠粮饷充足,完成后还有优厚的赏赐,大沽船厂的匠头们是摩拳擦掌。
郑芝龙在一旁看着是极度羡慕。
他也后悔自己当初没有立即着手仿制,而是弄出了一个中西结合的自己的船型,郑氏炮舰。
船速提高了,火炮数量增加了,却没有专门的火炮甲板。
现在看来相当的不伦不类。
要知道在这方面最有财力投入的本应该是郑氏。
郑芝龙再次体会到他和朱慈烺的差距,眼光方面差的有点远了。
当然,他也没有向朱慈烺讨要大沽战船的意思。
他明白,他现在保有郑氏水师的独立权,就是讨要了,朱慈烺也不会给。
除非他放弃郑氏水师的半独立,否则哪里有那个好事。
但是放弃郑氏水师的独立地位,现在是决计不可能的。
折返京营后,李凤翔立即提出太子殿下应立即返京,陛下和群臣可是翘首以盼呢。
朱慈烺允了,也到了折返京师的时候了。
大堆的事情等他处置呢,他也算是正式成为大明的补锅匠,着手修补大明这艘千疮百孔的巨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