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饶老震怒

作者:炎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同样的内容,轻飘飘的几张纸,与赵帆沉重的案情讲述,给李承的感受完全不同。

深深的叹了口气。

这座墓葬,绝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墓,其历史研究价值,只怕未必下于曾侯乙墓葬!

可能有人要反对,这不可能的,曾侯乙墓发掘出来的各类陪葬品,高达一万五千件,又怎是区区百十来件的不知名墓葬所能比较的?

问题不是这么看的。

中华文明起于黄河中上游,随即扩散到中原、两淮以及长江流域,这是举世公认的。

因此,中西部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在考证商周以及上古时期的人文历史方面,相对来说要比南方战国墓更有价值(非绝对)。

另外,千万不可以用“百十来件”来评估此次墓葬的损失。

1978年曾侯乙墓发掘时,前后动员三千多名全国文博工作者参与,历时九年,可谓“举国之力挖乙墓”,这才有一万五千多件墓葬被保存下的辉煌战果。

假设一下,如果换成“村盗”,能留下多少?

估计十不存一,也就几百件的数量。

李承虽然不清楚上元镇村盗现场,但也能猜想到,那些“破铜烂铁”在盗掘过程中的遭遇。其损失的文物数量,要远远超过被保存下来的数量。

归根结底,还是村民们穷怕了,因穷而愚!

对此,李承只能怒其不争的摇摇头。

至于赵帆这边,“老上司”为何要找他呢?

实在是……此时的国际环境,太恶劣。

铁幕掀起,苏盟破产、东欧易帜、斯拉夫改体,美帝一家独大,又因为八十年代末的那件事,全世界都在封堵,就连正常的国际刑警联合办案,都遇到重重阻碍。想要到港岛拿人,基本不现实,连配合办案,都没有途径!

所以,赵帆才接到这种奇怪的命令。

面对赵帆期盼的目光,李承苦笑,这个忙他很想帮,只是,恐怕是帮不上啊。

自己出来香江,对这边的古董市场黑市不熟悉且不说,单是这趟浑水,也不是自己一个外来户敢趟的。

赵帆之所以来找自己,只怕还是看中身后老师的影响力。

只是,自己能给老师添麻烦吗?

李承端起茶杯又放下,又端起,反复几次后,问道:“赵哥,海润这边的力量你发动了吗?他们毕竟是地头长虫,怎么也该找到些蛛丝马迹吧?”

赵帆苦笑,揉着眉心,“如果能动用,这是不就好办了?”

这回答,让李承很吃惊,要知道,赵帆可是保商利海外事业部副总,正是海润的分管上司,这些人脑袋浆糊了?敢糊弄老大?

“事情没你想得那么简单。”知道李承心底所想,赵帆干脆摊开来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