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4大宋品

作者:炎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的先河。

当然,不是说宋徽宗之前,宋代就没有玉器,宋徽宗只是一个时代的集大成者而已。李承眼前这枚鱼形手握,就带有强烈的“粗唐玉器”风格。

但它并不是唐玉,而是略有委婉风初态的宋玉。

宋玉多圆雕,阴线刻比唐粗疏,但委婉流畅,用于服饰上使衣袖有飘动感,凤鸟翅羽、鱼类鳍尾以及花叶多用根根挺拔的直阴刻线刻画。

宋玉的第二大特点就是“巧色玉”。

能巧就玉材之色泽,而施以适宜之雕刻,这种工艺称巧雕,玉称巧色玉。巧色玉最早出现在商代,汉代也偶尔有见,宋代这种工艺则被广泛运用。

李承很怀疑眼前这枚混合着唐玉与宋玉之风的鱼手握,就是黑玉材质,那可就捡大漏!

羊脂难寻,黑玉无踪!

说得就是极品黑玉的稀少,甚至要比极品羊脂玉还难得到。

历史上最有名的黑玉并非和田黑玉,而是“恒山黑玉”。

恒山黑玉质地朴实、凝重、致密细腻,是一种珍贵的璞玉,光泽属油脂光,给人以滋润的感觉,又有“帝王黑玉”之美称。

这件黑色玉质鱼手握,李承也得参与竞拍,说不准就是大漏!

最后一件宋代物品,摆放的位置同样毫不起眼——在一尊拉纹红陶取水罐的阴影中。

这是一块半截墨锭,长度只有五公分,厚度两公分,宽度三公分,有摔断痕迹,不知下半截去哪儿了,估计是盗墓贼不小心弄折后丢失。

李承断定它是五代及宋初墨锭的最大依据是截面断纹。

说断纹必须先说材质。

墨的起源甚早,商代时期甲骨文上残留的墨迹就是黑色的碳素。

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用石涅作黑色染料的石墨。

汉代,随着造纸业的兴起,书写的需求扩大,石墨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开始用漆烟调和松煤的黑了,制成丸状的墨,使用时加水研磨成汁。

东汉时发明了墨模,使墨的式样趋于规整。魏晋时制墨的技术日精,石墨开始被淘汰,同时出现了形状如螺子的“螺子墨”,期间产的墨有“百年如石、一点如漆”的美称。

唐代制墨技术精进,出现了制墨的专业作坊,创造了用古松烟和胶的技术,所产之墨质极佳。南唐李廷父子受朝廷指派,专门定居安徽造墨,因其所造之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深受文人珍爱,从此“徽墨”声誉驰名全国,谓曰“天下第一品”。

宋墨延续于唐墨但又有进步,开始大幅度创新,也就是“油烟墨”的发明。

唐墨属于松烟墨,其截面断纹,呈现颗粒状,如同鱼子被挤压在一起,断面松散。而宋代油烟墨的断面更像石块摔断,断面平滑,有褶皱。

李承借助一缕光线照射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