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凤冠霞帔

作者:炎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裁,以银丝扭曲成龙状,寓意为龙,对外成为曲,三扭为三曲,九纽为九曲。”

呃,李承明白过来,这九曲,即是工艺名称,又是“龙”的代指。

看彤叔所指的凤冠双耳轡,还真是,两边各有九条银丝扭曲,然后并称“扳”状,高高支起,其上嵌满珠玉。其形态,与凤冠前端的凤首,遥遥呼应。

“你小子知道女子结婚戴凤冠,怎么来的吗?”彤叔今天兴致非常不错,越聊越嗨,竟然开始出题考核。

“彤叔您就别卖关子了!”对这问题,李承心底有谱,只是这会老爷子想要显摆,他很自然的配合地“请教”。

这算是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掳走了帝王公孙。

宋徽宗的儿子康王赵构仓皇逃出,直奔江南。到了西店境内的前金村时,忽见路边有座破庙,庙前晒场的谷箩上坐着一位姑娘。

姑娘见康王逃来,急中生智,叫他藏到谷箩里,自己仍若无其事地坐在谷箩上面。

当金兵追到问姑娘是否有人路过这里时,她不慌不忙地用手一指说,他们向南边逃去了。金兵信以为真,便向南边猛追而去。

康王躲过了这场杀身之祸,他千恩万谢,对面前这机智的小女子也十分喜爱,便将身上带着的一方红帕赠给了她,告诉了她自己的身份,并说:“明年的今日定来娶你。到时你只须在岭上挥动红帕,我便可认得你。”

康王在临安登基,成了南宋的高宗皇帝后,如约前去迎娶姑娘。

不料姑娘留恋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又舍不得抛下父老乡亲,不愿进宫。但是又怕皇命难违,便准备了许多的红帕,叫各方姐妹是日都挥动着红帕。

高宗无法辨认,只得作罢,但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宋高宗还是下了一道圣旨:“江浙女子尽封王”

这可让随行的礼仪官发了愁,对皇帝说:“这都封王怎么得了”

高宗想了想道:“这有何难让她们出嫁时都穿凤冠戴,着霞帔不就成了”

从此姑娘们当新娘子时都戴凤冠,披霞帔,穿上大红袍,大红裙,同时也没有忘记将康王赠送的红方巾往脸上一遮。

这一习俗代代相袭直到如今。

彤叔说的是民间传说,禁不住历史考证的。

其实,中国古代女子出嫁着霞帔,始于唐朝——唐朝推崇道教,当时的有名的道士多以“霞帔”作为法衣。其中最为有名的女道士,当属武则天的孙女、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

有玉真公主开风气之先,后来,玄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几乎每代帝王都有女儿成为女道士。这些皇室女道士,着霞帔,成为一时风潮。

更为有意思的是,这些皇室后裔女道士,随时都可以结婚,且她们结婚时,着装依旧是这套“霞帔道袍”,又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