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指指那件打开的螺钿,“是两件,不是一件!”
“啊?”这丫头果然没认出来这件螺钿漆盒,双手捂着嘴巴,眼睛睁得溜圆。
西蒙对瓷器懂一些,对漆器基本了解不多,听闻李承所言,拿起圆角方形盒盖,瞅一遍,语气疑惑的问道,“螺钿?”
李承点点头,“镰仓早期花鸟螺钿漆盒,已经有八百年的历史。”
嘶!现场所有人都长吸一口冷气。我去,这件不起眼红褐色漆盒,竟然这么大来头?
先说说东瀛漆器。
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西汉时期)中国的漆艺就开始流传到东瀛,由于地理环境相似,天然漆的资源丰富,东瀛也组织起了漆器生产,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漆艺行业。
在我国的汉代,中国文化输入东瀛,特别是漆文化的渗透,东瀛本土的漆艺受到强烈影响。在唐代,东瀛屡屡派驻遣唐使来长安学习,其后,鉴真和尚的六次东渡,众多随行的工艺匠师,把漆艺的种子深深地播撒在了东瀛之国。
东瀛漆艺工匠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本国漆器特色:以金、银作为装饰花纹,即东瀛所谓的“莳绘”——以金、银屑加入漆液中,干后推光处理,显示出金银色泽,极尽华贵,有时并以螺钿、银丝嵌出花鸟草虫或吉祥图案。
公元十世纪以后,东瀛漆器逐渐形成独自的和式风格。这一点,从眼前这件镰仓早期的漆器上已经可以窥见。
东瀛漆器迅速回流中国,受到中国宋、元、明、清几朝皇帝的喜爱。
清朝乾隆皇帝不但大量购买,还在宫廷专设洋漆作坊进行大量制作。
东瀛的漆器更是后来居上,成为了一个漆器大国。许多人都知道japan是东瀛,但是japan指的是漆器,可就没有太多人知道——早期的欧陆人,将东瀛当成漆器之国,可见他们的漆艺之高超。
如今,东瀛的漆器已成为民族的一种象征。
东瀛的现代漆器,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树一帜。
其漆面所表现内容丰富多彩,表现手法也有许多创新。
他们的漆器中即有能反映精致细腻的民族特点的元素,又有能反映时代特点的简洁、流畅、明快的与时代合拍的元素。
虽然也是运用了东瀛传统的莳绘工艺,但其中融入了不少写意、抽象等非常现代的艺术技法。即使是表现富士山这样的传统内容,也会加入了一些几何纹饰,使其更符合现代人审美之趣。
李承为什么能一眼认出这件螺钿漆器出自于镰仓时代早期?
很简单,时代特征!
亚洲史学界公认,镰仓时代是东瀛全岛进入封建时代的开始阶段!
镰仓时代镰仓时代是以镰仓为全国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
在东瀛的历史上,仅有一百五十年,但它是东瀛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