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0家十职

作者:炎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及(茶信)三人并成为“近畿三宗匠”,是当时最为出色的三位年轻茶师之一。

按照李承的推测,此时的千宗易还未抵达“宗师境”,应该介于大师与宗师之间。

织田信长于永禄十一年1568年至天正十年1582年间,推翻了名义上管治东瀛逾200年的室町幕府,为东瀛茶道带来空前发展,也为千利休的扬名,提供最好平台。

织田信长出生于武家,痴迷茶道,今井宗久、津田宗及和千宗易同时得到织田氏的欣赏,成为茶头(茶道师范)。

与权力者结合,这是利休生命中的一大转折。在织田氏的这一平台上,他开始了向宗师迈进的步伐。

千宗易先是在各种茶会上提出“细工”概念,也就是茶道各色用具的“精细化、专业化”,千家十职,由此而诞生。

千家十职指的是:一、茶碗师(陶瓷);二、釜师(铁壶);三、涂师(漆匠);四、指物师(屏风等饰物);五、金物师(金属物件);六、袋师(布料用品);七、表具师(茶盘台子等);八、一闲张细物师(藤具);九、竹细工柄杓师(竹具);十、土风炉烧物师(炭炉)。

这就是用“专业”征服雇主。

这种分工明确的提法,得到织田信长的大加赞赏,并授命他去组织这些分类专业的生产。

千家十职由此传承下来。

如果说,千家十职,只是“形式”上的专业,那么他的第二步,就是思想上的“专业”。

在1580年的一次茶会上,面对“竞争对手”今井宗久的进逼——将“天下三大茶具”之一的松岛之壶(因茶具多处神似奥州风景胜地“松岛”故得名)敬献给织田信长,千宗易率先提出“道”的理念。

他在师傅武野绍鸥禅茶一味的哲学基础上,提出“和、敬、清、寂”的东瀛茶道思想,指引东瀛茶道后千年的发展方向,并借此一跃而成为茶道宗师级人物!

至此,千宗易的地位,无论是同辈的师兄今井宗久,还是晚辈的津田宗及(津田宗及的父亲津田宗达,也是武野绍鸥的弟子,不过未入门),都无法撼动。

1580年代,是千宗易的人生顶峰阶段。

他在这十年中,不仅完善自己的茶道思想,还将师傅未曾达成的愿望一一实现。

千利休之所以被成为“东瀛茶道集大成者”,不仅仅是提出“细工”分类和“和、敬、清、寂”的东瀛茶道思想,更在于,他将东瀛的饮食、园艺、建筑、花木、书画、雕刻、陶器、漆器、竹器、礼仪、缝纫等诸方面的综合文化体系,全部纳入东瀛茶道。

至此,他宗师大成!成为东瀛千古传颂的“天下第一茶师”!

可惜,盛极而衰!

进入1590年代,他很快被丰臣秀吉勒令切腹自裁!

至于丰臣秀吉为什么要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