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过过目,这等作品,他老人家一定会临摹一幅。等他的临摹作品出来后,我会出手的,不过……马老,这幅作品我打算送回国。放在国外,终究是个遗憾。”
马朱明这次真的遗憾了,搓搓手,还想着尝试一下,“是赵总那边?我的出价……”
“真的不是价格问题……”李承摆摆手,没让他继续往下说。
鲜于枢的《唐诗手稿》,妥妥的国家一级文物,国宝级,李承是不会让它再在外漂泊。马老在世,没问题,马文涛活着,应该也没问题,可谁能保证马文涛的后人呢?
这种情怀的产生,也许与贾郑亭的记忆有关,与金钱……关系不大。
付老不懂什么鲜于枢,但听明白话意,冲着李承竖起大拇指晃晃,又劝说马老,“老马,后生的心意是对的,你就别貔貅,什么好东西都往家里扒拉,哪有放在国家的博物馆里稳当?”
马老被他说得哑口无言,李承对他感激地笑笑。
“是个好孩子,有家国情怀!”付老赞赏般地拍拍李承手背。
继续早茶,美味在延续。
“你玩古董?”趁着马老上洗手间的空,付老突然探头问道。
“嗯,我在港岛摩罗街有家小古董店。”李承不明白老先生啥意思,点点头应承道。
“稍后吃过饭,去我家坐坐,我家中还有件老东西,你看看,合适的话,就带走。”老爷子对他眨眨眼,低声说道。
嗯?还有这好事?李承忽然想到,当初在马家,马老曾经说过一嘴,老付在女儿出嫁时,曾经抵押过一尊佛陀铜像。
难不成他当年探宝菲律宾,所获不止一尊铜佛?还有其它东西?
李承连忙点点头,又眨眨眼,示意自己不会在马老面前提起——马家聚源典当是中国城一带的中华古董销售最集中的地方,马老又很有声望,付老有好东西不卖给马家,这不是不给马老面子么?
老先生也是利索人,很快写了一张纸条,是他的住址,塞给李承。
心中有事,李承便没心思吃早点,借口给同伴带早点,打包了一份,又与马老约定等马文涛回北美,一起去欣赏鲜于枢的《唐诗手稿》后,便与两位老先生告辞。
永活街社区,属于中国城附属社区,距离李承所在酒店不算远。李承和吴伟回酒店将早点扔给安德烈俩人,又逗留片刻,便拿着纸条,按图索骥。
李承拎着一兜补钙、维生素类的营养品,敲开老先生位于永活街社区的房门。
付老已经回家,正在泡功夫茶,等着李承上门呢。
房间不大,约有六七十平米,收拾的还算干净,只是,屋内缺乏活气。
付老的老伴已经去世,只有一女,远嫁旧金山,现在家中仅剩下他一人,还有个保姆定期来打扫和探视,算得上老年孤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