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旧案推理

作者:炎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晋归义羌王”金印,不仅印章材质价值不菲,它本身就有很高的历史考据价值。

譬如,义羌王究竟是谁?羌都究竟在哪里?

史无定论啊!

在建国前,包括王国维等史学大家都认为,义羌王是冉駹(ranmang)族群中的羌人部落首领,并认定汉代羌都在今茂县凤仪镇。

这一结论持续多年,被历史学家认为是正论。

可是,王国维大师故去十二年后,也就是三九年,甘省靖远县大芦乡的农民宋廷魁,在祖厉河岸边拾获一枚金印,也就是现如今陕省博物馆馆藏的“晋归义羌王”金印。

这下历史学界迷糊了。

川省茂县与甘省靖远县,完全不同的两个地方。

于是,义羌王究竟是谁?羌都究竟在哪里?历史学界为此争论不休。

现在普遍的说法,将羌族分为南羌和北羌(也就是熟羌与生羌)。

即便这说法正确,那么,义羌王是谁?依然无从考证!

呵呵,一地鸡毛。

李承一直低着头,王龙生个头要比李承高出两三公分,看不清他的神情,否则会第一时间怀疑这小子知道故宫被盗案。

王家三兄弟也是倒霉催的。

这枚最珍贵的金印,捂了五年多时间,一直没出手,原以为跑到国外找个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安全脱手,却没想到碰到李承这么个怪胎。

当时被盗的,一共有五枚印章,不过只有四枚真品。

其中一枚是汉代汝阴侯夏侯婴的玉印,展出当天,真品被北大历史系侯裴中教授借走,于是使用仿制品替展(千万别认为故宫展出的东西都是真品哦),免遭一劫。

剩余四枚,现如今有三枚在李承手中,还有一枚“晋庐水率善百长”驼纽铜印下落不明。李承很想问一句,可这话没法问。

李承盘玩这枚金印足有五分钟。

王龙生也不催,他以为李承在估摸这枚金印什么价位呢?倒是旁边的瘦麻秆不耐烦了,低声埋怨,“买就买,不买就拉倒,这么个金疙瘩,还能看出花来?”

这句话,把李承惊醒。

他抬头朝瘦麻秆笑笑,“这可是金疙瘩呢,不得仔细看看?”

老大王龙生连忙帮弟弟道歉,“我弟弟,他无心的,还是个孩子……”

“我知道。”李承笑着摆摆手,打断他的话。他也看出来,三兄弟,老二肯定有病,老三似乎有点弱智,不是很明显的那种。

又晃晃手中的金印问道,“这枚金印,什么价?”

“两万!”王龙生脱口而出。

“价格高了!”李承还价也很直接!

两万的价格高么?不算高,但这次李承必须砍价,因为这是货真价实的赃物!而且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