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草堂秘宝

作者:炎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文化交流并不顺畅,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化度寺碑》唐拓本的最终下落。

今天,自己凑巧撞上了!

他金方南求人办事,却又弄了一份赝品,李承能不恼火么?

生气归生气,李承压住火头,继续往下看。

因为潜意识认为是赝品帖,他连手套都没带,径直伸手将折本取出来。

咦?不对!

折本一入手,李承立即感觉到,这折本有些小问题——厚度不对!

中海所藏版本,正本三十五列,列三十三字,计十二折,又有南宋吏部郎中、龙州知州王偁孟阳的题跋,再加上吴湖帆大师重新裱订,续上“敦煌残本(《化度寺碑》另一唐末五代拓本,现分藏于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巴黎图书馆,)”影印件,总计二十折。

要比手中的折本厚实。

眼前的折本,似乎只有七八页!

另外还有一处不对——封面上的字迹,确实是永瑆所书!

诒晋斋主人永瑆的书法,主习欧阳询,兼学赵孟頫,又能推陈出新,很有特色,笔力遒劲瘦硬,出规入矩,洒落超然,笔墨蕴籍,很好鉴定。

折本上的两列字迹,瘦硬挺峭,行距疏朗,有欧阳询和赵孟頫的影子,明显是永瑆所书。

这就奇怪了!

一本赝品,为何还要用永瑆亲笔?

要知道,永瑆的书法作品,港岛拍卖也是上万每平尺。

这赝品的成本,太贵了吧?

这一发现,让李承疑惑重重,同时让他对眼前的折本重视起来。

从挎包中掏出手套戴上,又将放大镜掏出来放在一旁,同时将办公桌上面的东西收拾干净,将天青色轻罗铺在上面。

折本的打开正确方式是向右展开,平铺。

一打开,不出意外,主体为“黑老虎(碑帖的别称,黑底留白)”,前有题跋,后有补记,这两者为白文(白纸黑字)。

整本一共十三折二十四页(不含封、底),深深浅浅的红色钤印十一枚。

嗯?不像赝品!也不是自己在中海博物馆看到的那件!

李承心头巨震!

难不成永瑆收藏了两份《化度寺碑》拓本?以成亲王永瑆对法帖的痴迷,也不是不可能!

这想法让李承精神大振。

拽下一只手套,上手鉴定,从纸张开始。

纸色三分,开篇跋文纸为暗黄楮皮纸,中间拓本纸色深黄为麻黄纸,后记为白青熟宣,与年代间隔,遥相呼应,岁月痕迹,一目了然,非赝品所能仿其神韵。

跋文亦为遒媚楷书,“休性愚,为官不尚察,吏不畏服。不为文,疏于书翰,粗通文墨。唯奉佛静心,尤喜释典。太原、凤翔近名山,多僧寺。视事之隙,游践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