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草堂秘宝

作者:炎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故址、西域高僧鸠摩罗什译经之地,是中国首创翻译佛经的国立译坊,曾名大寺,后改称草堂寺,

唐宪宗敕令重修草堂寺,名僧圭峰宗密禅师住持草堂寺,大事修葺,在此弘扬佛法,大振宗风,中兴草堂,改名为栖禅寺。

唐末农民起义,寺庙被毁,有澄心禅师率领一帮僧侣,固守旧址,伽蓝依存。

栖禅苦僧,就是澄心禅师的字号。

五代十国,后唐庄宗李存勖尊唐国号,草堂寺得复建,智园禅师主持草堂寺。

智园禅师孤身一人在傍晚赶到草堂寺,落日余晖照在他身上的深红伽蓝上,光芒四射,法相庄严,信众拜呼“落日和尚”。

“落日和尚”即智元禅师的签押。

“清凉建福大德同辉”,应该是寺庙签押——等同于公司“公章”。

宋乾德四年966年,朝廷对草堂寺进行大规模重修,改称清凉建福院,赏赐玉册,签押、文牒、伽蓝等。

“明了”印,也有经史记载。

金明昌四年1193年,金国护国师,华严宗禅师辨正大师来到草堂寺,增修讲所,梁栋宏丽,楹檐宽敞,复称草堂寺,曾建亭覆护罗什舍利塔。

“明了”,为辨正大师的字号。

从这四枚签押,李承隐隐有所猜度——这份国宝级文物,为何一直没录入史册?

盖因为,它一直被草堂寺秘藏,成为镇寺之宝!

如果其它五份钤印,也与草堂寺有关,那么,自己的猜测无误。

只是……这份草堂秘宝,怎么就落在永瑆手中?而且还没被他记录自己所出的各种法帖集中?要知道,永瑆最喜欢的就是临摹、翻刻各类法帖,集合成册。

谜团在继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