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港后,李承的生活又走上正轨。
接受了一次饶老最为严格的考核——做试卷。
一共一百二十道问答题,全是开放式历史问题,李承被师傅关在屋中一整天没下楼,做完之后,整个人都是懵的!
老先生亲自批阅试卷,两天后,没有告诉李承成绩,而是笑眯眯的塞给他一本书——《流沙坠简》,限期一个月之内,整明白!
李承大喜!
这是世界考古上一门新学科——简帛学的创始读本,奠基之作!
简帛学是一门通过对地下发掘的含有古代文字、图画的简牍帛书的系统研究来补充、修正传统文献所记载史实的科学。
显然,两年历史基础的夯实,老先生认为他已经可以接触一些更高深的课题。
《流沙坠简》,是清末民初两位考古学大师、甲骨文研究学者罗振玉、王国维,花费五年多时间,合辑的一本,关于敦煌汉简内容考证、释义、延展的简学著作。
《流沙坠简》一书的精辟考释,以及王国维大师研究敦煌汉简的系列论文,不仅为当时的东西方学者所望尘莫及,而且至今仍不失为近代简帛学的奠基之作。
他也凭借这一系列的研究,奠定中国近现代史学界巨匠、宗师地位!
“流沙坠简”的“流沙”,指发现古简的罗布泊、敦煌、居延海等地;“坠简”的“坠”,有遗失、散落的意思。
据说,这名称是罗振玉先生取的,非常的形象,且有才气!
《流沙坠简》的最初版本,是1914年刊印,由东瀛京都出版社出版,三卷,分为“小学术数方技书卷”“屯戍丛残卷”“简牍遗文卷”。
其中,第一三卷为罗振玉考证完成,第二卷为王国维完成。
1934年,中华书局重新刊印此书,合三为一,并增录王国维大师后续有关敦煌汉简、河西简牍的一系列考证论文,以之为王国维大师去世七周年纪念,俗称《流沙坠简》补遗本。
李承手中这本,就是老爷子珍藏的《流沙坠简》补遗本!
直接将自己珍藏的版本交付弟子阅读,老爷子对李承的期望甚深。
李承既兴奋,又颇有压力——要想一个月读通、读懂这本《流沙坠简》,并熟记内容,挺难的。
这本书被视为简帛学的创始之作,启蒙之书,并非因为它“学识浅”,而是因为它最适合——图文并举的内容模式,能让初学者快速“认字”!
没错,认字!
《流沙坠简》一书中,收录共计588枚(件)敦煌汉简、罗布泊汉晋简牍的照片,上面的文字,包含了以隶书为主体的多种书体。有的若篆若草,浑然一体;有的波磔奇古,形意翩翩;有的质朴古雅,风韵飘逸。篆、隶,行、草洋洋大观皆孕育